佛教新视野吧
关注: 185 贴子: 1,971

  • 目录:
  • 佛教
  • 0
    哪一种人才是真正自爱、可爱的人? 哪一种人才是真正自爱、 可爱的人? 南无释迦世尊住世时,舍卫国波斯匿王有一天和末利夫人在楼阁上,波斯匿王问夫人:“世界上什么样的人最可爱?” 夫人回答:“自己最可爱。” 波斯匿王想了想,觉得夫人的话颇有道理。 但这个问题仍然常常萦绕在波斯匿王的心里:“夫人说自己最可爱,到底正不正确呢?” 他思考了很多天,仍不敢认定是否正确。那时佛陀正好在舍卫国的祇园精舍,波斯匿王决定去请
  • 0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
  • 0
    泪夺眶而出,他感觉这孩子应有未尽之言。于是继续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然后再回来救人!” 多么淳朴的一个想法,多么稚嫩的一颗童心啊,却在听众“㧯起半截就开跑”中被伤害了。 当今住世佛陀在说法时亦曾多次以“㧯起半截就开跑”来形容一些佛弟子没有全面弄懂法义,对经义一知半解,就以为明白佛法真谛,结果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在修行路上越走越偏。 比如:
  • 0
    父亲节, 愿所有父亲, 永远快乐,健康! 父亲节,我已没有父亲。 从前只有父亲没有节,我们在寻常日子里各自安好,你关心我,我关心梦和远方。 不知道怎么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渐渐地,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浓。 父亲在时,我们总会淡忘他,父亲不在时,父亲成了一种岁月,一种回忆,无论何时何地想起,还是忍不住满眼泪水。 当父亲成了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时,当父亲成了一种奢望时,没有父亲的父亲节,多少人会背过身抽泣;多少人会站
  • 0
    吃素一年后,我脸上的痤疮慢慢消失了,又回到了健康的生活状态。 自从学佛后,我的人生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虽然身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有时难免会受负面情绪的影响。但是,我会恭闻佛陀法音,恭读《藉心经说真谛》《入法门论》《什么叫修行》等正法佛书。每当负面情绪来临时,我会告诫自己不执著,告诉自己一切都会过去。每天都会想办法多做好事、多种善因,多做有利于人类,有利于动物的善举,这样我会发现,烦恼在不知不觉中烟消
  • 0
    這次在恭聞佛陀师父說法-《大年初三說法:一分因一分果》這盤法音的聞法當下,我的內心深切地感受到佛陀師父視一切眾生為親人,平等施予關懷救渡的無量悲願。佛陀師父光明無私,發願堅決不收任何眾生的金錢物質供養,只義務幫助眾生。為了讓眾生了悟正道、明辨正邪,不分晝夜、不計勞苦的宣說正法;為了接待各地前來求見的弟子,經常忙到凌晨都沒能就餐。二六時中,無時不在為六道眾生的利益著想,而終日奔波操勞!   法音中,
  • 0
    我的法名是波迪温图仁波且。1995年末,在中国四川,我成为尊贵的南无当今住世佛陀的弟子。我要讲述两个反映出南无当今住世佛陀妙谙五明的事例。 我从四川回到美国之后,开始将南无当今住世佛陀开示的十盘佛法开示带由中文翻译成英文。另有一位师兄协助我作此翻译。 1998年的某一天,南无当今住世佛陀在美国参访时,一位师兄洛桑嘉措仁波且和我到南无始祖报身佛下榻的地方去拜见南无当今住世佛陀,主要是呈交这些开示的翻译请南无当今
  • 0
    世间什么最珍贵? 禅师问弟子:“世间何为最珍贵?” 弟子说:“是已失去和未得到。” 禅师不语。 经数载,沧桑巨变。 禅师再问之,弟子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这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已失去和未得到,而是你现在正拥有的暇满人身,更是你能以暇满人身而得遇佛陀住世,得遇如来正法而依教奉行! 一切知见和法义均依佛陀说法为准,谨遵南无释迦牟尼佛教戒!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严守五戒,行持十善,常念礼拜南无观世音
  • 0
    人生短暂,别和自己过不去 别人说三道四,你往心里去,别人指手画脚,你就搁心里,每天为这些事纠结,不累吗?时刻想着攀比,总是争来争去,不累吗?每天为这些人生气,不烦吗? 老天给了我们一次生命,不是用来难受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活法。 烦恼是自找的,要躲开点儿;健康是重要的,要矜贵点儿;
  • 0
    学佛了,还倒霉,我该抱怨谁? 前段时间,一位每天烧香拜佛,貌似很虔诚的佛弟子,因为家人生了重病,觉得信佛没有用处,就把气撒在了佛菩萨身上,毁坏了家中的佛堂,扔掉了供奉的佛像。这真是令人痛心的一件事,又深感其愚痴和可怜。殊不知,这样做造下了多大的罪业! 恭闻佛陀法音《你明信因果吗?》,我对因果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不管我们在修行路上遇到什么灾难,不管是自己和家人的病痛,还是生活事业的不顺,还是他人的诽谤
  • 0
    别人说三道四,你往心里去,别人指手画脚,你就搁心里,每天为这些事纠结,不累吗?时刻想着攀比,总是争来争去,不累吗?每天为这些人生气,不烦吗? 老天给了我们一次生命,不是用来难受的,而是用来感受的。 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人,不一样的活法。 烦恼是自找的,要躲开点儿;健康是重要的,要矜贵点儿;脆弱是难免的,要坚强点儿;
  • 0
    母亲的教诲 惠心禅师还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就十分聪明伶俐,受到了皇帝的召见,得到了不少赏赐。他把皇上的赏赐送给故乡的俗家母亲,以尽孝道,但母亲却回信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你赠给我东西,又是来自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有修有证,摆脱名利场的困扰。如果只喜好世上的虚荣,这是违背了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仔细想想,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 0
    看看我在你眼里的样子 宋代文人苏东坡,才华洋溢。他有一个相知甚笃的方外之交“佛印禅师”。二人平时喜欢在佛学、文学上相互切磋,但每次佛印禅师都占上风,所以苏东坡百般用心,想让佛印禅师也输一输。 一天,两人相对坐禅。苏东坡一时心血来潮,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现在禅坐的姿势像什么?”佛印禅师说“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之后满怀得意。随后佛印禅师反问苏东坡:“那你看我的坐姿像个什么?” 苏东坡毫不考虑地回答:“
  • 0
    只有用真心,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个年轻的出家人与自己的师父到茶具店去买茶杯,到店里,他就急忙从自己口袋拿起一只杯子与店里的其它杯子轻碰,结果听到的是沉闷的声响,他感到很失望。 于是他就试着与其他茶杯继续轻击,没有想到声音都是如此浑浊,没有一只是令人满意的,就连店里的精品也令他失望不已。 师父问他你为什么老是用手中的茶杯去碰别的杯子?他得意地告诉师父,这是自己挑杯子的诀窍,当杯子碰撞时,发出悦耳清
  • 0
    //@为霞满天🌐 :
  • 0
    但并没有升起无常心实相 作者:赵爱红 通过学习佛陀说法《什么叫修行》,我懂得了人身难得,暇满人身宝更难得。深思自己,今生能够有幸得遇如来正法是多么大的福报!众生如盲龟更难以项穿荡动海流之木,轭如牛鼻之孔,故而要得完美佛法难中之难。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珍惜当下…… 佛陀告诉我们,学佛修行,就要明白修行的“八基正见”,首先第一基是无常心,了明无常境。 回光返照一下自己,发现无常心是没有升起的,也许有时会升
  • 2
    对许多刚接触佛教的人来说,第一个面对的,往往就是如何处理各种经书。例如请回家的佛书,可不可以摆进一般书柜?有没有特别的排法?闲置后怎么处理?   原则上,为表示对佛法的恭敬心,除非特殊情况,不宜将佛书堆叠于地;如果家中方便,最好将佛经与世学书籍分开排列,如果能依“经、律、论、其它佛书”的顺序排列,不但方便查阅,也可以此为修学佛法的次第。   若是需要去除经书灰尘,则应以干净的布帕来洁净经书,而不宜粗
  • 0
    真正的富有,是你脸上的微笑 世界上有一种不会凋谢的花朵,那就是微笑。 它不分四季,不分南北,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开放。越是纯洁的心灵,越是为其之美。 微笑,也是开在人们脸上的一朵花,时刻散发着芬芳。 懂得对别人微笑,别人也会对你微笑。微笑是短暂的,但留下的却是永恒的记忆。 微笑像阳光,给大地带来温暖;微笑像雨露,滋润着大地。永远微笑的人是快乐的,永远微笑的面孔是年轻的。 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
  • 0
    林可“吱—吱—”一叫,罐里的蟋蟀也跟着叫,白天都能叫出黑夜的热闹来。当然,蟋蟀不是为了听叫声,有时候还要拿出来斗一斗。 博物馆经常接待学校组织的参观与学习。有一天,林可招待了三十多个小朋友。有些调皮的小朋友看到了蟋蟀,围了过来。林可干脆挑选了两只,斗了起来。小朋友们见状都激动不已,摩拳擦掌还不忘大声喊“加油”。战斗形势突转,一只蟋蟀被另一只斗脱了一条腿,和半个脑袋,很快不动了。大家顿时唉声叹气,也
  • 0
    社会所含能力,勿轻言吾所具也,社会乃多元化汇溶是也,能力似无量微尘之居其一耳,就或之能力由为单一,纵展群技各具其长,而居多于不敌他能之富,投之社会微不可言耳,故称己能乃骄耻徒耳。一谈到社会的能力,有很多人往往就说他在社会上很有能力,当然,不能否认人人都有自己的能力,但是要谈社会能力二字,统摄社会,这就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切不可轻易地称自己于社会有能力。社会是由许多方方面面融汇而成的,它包括农、副、工
  • 0
    我们执着了什么? 当我们执于一念,必将受困于一念。 曾有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有。” “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说:“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吃饭时,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想着别的事情,睡不安稳。而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
  • 0
    做到四个放下,快乐生活每一天 闹过元宵的花灯,春节才算真正的结束了。很快就不得不回到那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中。 我们日夜兼程趋行在人生道路上,有如意有坎坷,遗憾更是难免,但依然要拥抱崭新的每一天。 我们要如何才能快乐生活每一天? 1.放下包袱 不管昨天是心满意足得到想要的结果,还是遗憾不能完成所愿,都已过去。但很多人习惯性地背负过去。尽管那些过去的负担,让他步履拖沓、无法前行,他依然要背负。 有位商人向一高僧
  • 0
    知道越多的人,越“无知”? 苏格拉底画了两个圆圈,一大一小。 他说,圈内代表已知,圈外代表未知。小的圆圈代表学生的知识,大的圆圈代表他自己的知识。 越大的圆圈周长越长,所接触的外围越广,未知的部分也就越多。 由此可见,知道越多的人,越“无知”。 感悟: 其实,并非知道越多的人越无知,而是越学习越能明白自己所知有限。 学识越渊博的人,才越能认识到生活的博大精深。 学无止境,每个人都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只有
  • 0
    这个问题只需将心比心 便知道答案了 要杀生还是要放生,其实只需“将心比心”四字就可了知。 古诗上说的:“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似海恨难平。” 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和家人被抓被关,马上就要被凶残砍杀,内心恐不恐慌?盼不盼被救?那动物被捉,将临宰割,它的恐惧和挣扎的心情是多么的强烈?万一被放,那感恩图报的心,也难用言语形容了!所以杀生和放生的因果报应截然不同,一个是被对方怀恨成恶缘,一个是被对方感恩相续成善缘
  • 0
    学会过一种不执着的生活 每一个人总是在自己的感受里面生活,执着于自己“心”的感受,其实这些感受就是让我们尝受到痛苦的主要原因,因为当我们用“我自己的感受”来分别和判断一切事物时,就会产生“对”与“错”、“爱”与“恨”、“是”与“非”的分别,而产生种种烦恼。 心,就是制造一切法的根源。制造快乐就会有快乐的感觉;制造烦恼就会有烦恼的感觉;放下就会心安;不放下就会提心吊胆! 所谓“放下”,不是要我们将家庭、
  • 0
    无地自容的猎人 有个出家人,他在未出家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狐狸。 有一次,他上山没多久就抓到一只通体雪白的白狐。他拿出锋利的刀划开白狐的喉,白狐挣扎着,咬了他一口从他手中逃脱了,白狐一溜烟跑了,猎人跟在后面追着,被猎人划开伤口一直滴着血,猎人眼看追不上,索性不追了,因为他断定白狐受了伤跑不远。 一直等到傍晚时,猎人顺着血迹找到了小洞穴。 猎人探头往洞里瞧,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这只白狐忍着割喉之痛,挣扎回
  • 0
    工作越來越没有信心,越來越消极,每天只想赶快处理掉手上的案件,以便不用再应付民众。 有一次,我接到一个民众劈头就是三字经脏话的來电,挂上电话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当下,心中除了感到委屈之外,也很愤怒,为什么我要遭遇这样的事情?但转念一想,我到底应该如何面对才能不再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呢?这时,耳际响起了佛陀师父在法音中说法的声音:「忍辱第一道。」我反思自己:「我忍辱了吗?」我一直觉得民众的恶劣反应
  • 0
    我最爱的儿子啊,现在 你又要杀我 您又来杀我 有一次,文殊菩萨示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好几个人正在试图擒住一头猪,准备将它宰杀了。那头猪四处狂奔,无法将其被捆绑住。文殊菩萨于是对屠夫们说:“何必用那么多人?我杀猪,一人就足够了。”屠夫听后,为了省人工钱,立即雇用了他,并让他第二天过来。 第二天,文殊菩萨仍然示现为昨天的人身,来到屠夫家。在杀猪前,文殊菩萨以人名来喊那头即将被杀的猪。 这头猪立即
  • 0
    会随口说:“不喝拉倒”;为了让她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我催促她看书写字,她不看也不写时,我还是会随口说:“不看拉倒!”……到现在我才发现,一直以来只要孩子不服从我的指挥,我便会本能地反应出一句“什么什么拉倒”的话。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拉倒”成了我的口头语,但是我真的没想到女儿心里原来这么反感这两个字,甚至还伤害到了她那幼小的心灵。如果今天她不告诉我“这样说不礼貌、她不喜欢”的话,我还自以为这
  • 0
    小沙弥就这样反覆地发心、退心,直到第三次再起退心时,老和尚又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他。小沙弥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请问道:“师父,您今天为什么一下子要我走前面,一下子又要我走后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老和尚说:“你虽然有心修行,但是道心不坚固:感动时就发大愿,却又很快退失道心。这样进进退退,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成就?” 听到老和尚这么说,小沙弥感到很惭愧,于是当下忏悔。当他又生起菩萨心时,老和尚要他走在
  • 0
    她找到了高僧,她诉说了自己的苦恼,夫人十分渴望得到高僧的指点。高僧一言不发的听她说完后,把她带到一座禅房。 妇人本想从高僧那得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高僧却一句话都没有说,还把她关禅房里,于是她气得破口大骂。但无论这个妇女如何骂他,高僧始终对她不理会。妇人实在忍受不了,就哀求高僧,但是高僧无动于衷,任由她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高僧在门外问:“你还生气吗?” 妇人说:“我只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
  • 0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出生就拥有的福报,是往昔所积累的福德之因,今生的结果,是取之有限的。如果不好好珍惜,不懂得惜福很快会用尽。 一个人的福报好比一张储蓄卡,我们存进多少福报相应就享受多少。如果经常去提取而不续存,钱就会逐渐减少,终有一天会用完。 珍惜福报的人懂得珍惜、善用现有的福报,更明白积累福报资粮,让福报不断增长;而不珍惜福报的人,只会损耗、浪费福报,福报自然就减少、枯竭。就像是家中的鲜花,你越是精
  • 0
    你害怕无常吗? 疫情来势汹汹,我千般谨慎最终还是未能幸免,经历了这次疫情的痛苦,我对无常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发病的那天晚上,我至今记忆犹新。因鼻塞而呼吸困难,嗓子又肿胀,我无法躺着睡觉,所以只能坐着休息,也不敢睡,生怕睡着了就再也醒不过来。就这样一秒一秒地煎熬着,最终还是没挺住,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可怕的是,这一睡真的就差点儿醒不过来了,这让我真正体验到了无常的可怕,生命真的就是在一呼一吸间呀! 再一
  • 0
    你用学佛的这面镜子在照谁? 学佛久了,最怕的就是起傲慢心。看到别人吃肉,自己吃素,就觉得别人业障重。看到别人破戒,就觉得自己戒律清净。看到别人在看电视,自己在念经,就觉得自己精进,别人堕落。总觉得自己很有修行人的样子。 再比如做善事,不要觉得,我在做善事,别人没有做善事,我有善根懂得积功德,别人没有善根很愚痴。也不要觉得,我带领大家做善事,我功德最大。如果有这个心态,不是真正的修行人,因为只懂得看到别
  • 0
    别人言语的奴隶 有一天,释迦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人前去找祂。他们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佛陀站在那里静静地听完,然后说:“谢谢你们来找我,我正在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先赶过去。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再一起过来好吗?” 那些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所听到的话: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
  • 0
    把心灵擦拭干净 从前有一个皇帝想在皇宫内修建一座寺庙,于是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和工匠,希望能够把寺庙修建得美丽而庄严。 被找来的有两组人,其中一组由京城里有名的设计师和工匠组成,另一组则是附近寺院里的几个和尚。皇帝有点犯难了,一个是建筑的行家,一个是最熟悉庙宇的行家,到底谁建出的寺庙更好呢?最终,皇帝决定让他们公平的竞争。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在3天之内,各自去整修一座小寺庙,而且这两座庙相距不远,到
  • 0
    动不敢动。 过了好大一会儿,我试着熄了火,拉起手刹,战战兢兢的打开车门,生怕车子因失衡而翻到大深坑里…… 当我们下了车,仔细看此情此景,不由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斜坡还没修完,只修了一半,我们的车正好驶在了没有修完的那一段,这个大深坑接近三米深,要是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清源寺的寺主袁师兄找来不少人帮忙,他们看了这车的状况,惊叹不已,有的说太险了,有的说车上的人好命大,也有的说:“这车肯定开得挺快才
  • 0
    常言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曾经看过一个访谈节目,有个企业家的话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他说金钱的反噬力是非常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很高的德行和智慧是很难扛得住的。他的话就道出了“厚德载物”的道理,就是说一个人先要具备“厚德”,“厚德”才能“载物”。“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只有真心待人才会收获真心,只有厚道做事才能收获长远。 很多人不懂得福报与德行的关系,不行善积德,却一味贪得,妄图不择
  • 0
    清明,教会我们在爱中告别 网上有个问题:“祭祖扫墓,真会得到祖先的庇佑吗?”有人回答说:“祭祖,相信的并不是鬼神,而是相信亲人对我们的爱是不会消失的,他们在我们心里留下的回忆也不会消失。” 死亡,只是改变了生命的状态,并未结束我们与亲人的联系。在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里,最好的缅怀是记得,也是放下。那些有关生死的话语,教会我们在爱中学会告别。
  • 0
    人生,总在得失之间 人生,总在得失之间 痛苦伴随欢乐,健康与疾病并行。如同有朝阳的升起,就有夕阳的落下;有天上的月圆,人间就注定有月半。 得到和失去,有时就连我们自己也分不清。如果能看懂得失,生命就会增加很多乐趣。 一个画家在家中有午睡的习惯,身心健康、逍遥自在。一天,他有两幅画突然卖了很高的价格。他只要想到银行卡上一长串的数字就激动不已,无法按捺自己的心。随后,由于这点名声,他越来越忙,出入沙龙饭局
  • 0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阵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回转余地,愤怒地以皮鞋顶
  • 0
    行善布施必须要有钱才能做吗? 经常看到新闻报道一些富豪或者知名人物捐助巨资做慈善,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其中有一种可能因此就认为,行善是有钱才做得了的事。当事业不顺,家庭不和,人际关系糟糕,被人算计,每天水深火热,生不如死时……我们常常给出的建议是:“多行善,多布施,多结缘。” 但往往提出这个建议后,不少人会说上这么一句话:“我也想呀,但我没有钱!” 其实,要行善积德,布施结缘,并不需要等到
  • 0
    拜鬼神能得到庇佑吗 中国地大物博,民间的各种民俗是不胜枚举,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传奇色彩的要算广东地区都拜“老爷”、山东有拜泰山石、东北地区则是以拜“大仙”为主,除了这些鬼道众生以外,各地还有拜神的,比如山神、地神、玉帝、老君、八仙等等风俗。 俗话说:“拜的鬼神多自有鬼神庇佑”,可事实上是这样吗?真的是拜了神求了鬼就能得到鬼神的庇佑吗? 这个问题在我皈依学佛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在学佛之前,总是把佛菩
  • 0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阵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回转余地,愤怒地以皮鞋顶
  • 0
    因种无论好坏,未来的酬报都会增至好多倍 凡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如农之播种,种豆必然结豆,种瓜定是结瓜,毫无虚假。我们想要秋收果实,必须在春天播下它的种子,中间细心护理:浇灌、施肥,加上自然方面的助缘: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这样因缘具足,时节一到自然就能收获成熟圆满的果实。 我们如今所做的一切,必将于当世、下一世或者更遥远的未来成熟它的果报。所以我们的前途和命运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看我们现在
  • 0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真正伤害你的,是你的“自以为是” 有一个人,在下雨天搭乘公车,车上乘客挤得像沙丁鱼一般。在不耐中,他突然觉得某个人的雨伞尖碰到了他的脚踝。他本想转头对那不知轻重的人还以颜色。但车里实在太挤了,他根本无法转身。当车子摇晃时,那雨伞尖就刺得更重,他心中的怒火逐渐升高,心想等一下非好好训斥对方一阵不可。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大站,下了一些乘客,他终于有了回转余地,愤怒地以皮鞋顶
  • 0
    如此才是真惜福 有一位弟子,有幸跟虚云老和尚共餐,他们一起吃稀饭与红薯,由于红薯皮吃起来又苦又涩,弟子便撕下来放在桌边。虚云法师当时没有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这位弟子当时十分难过,也非常惭愧。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有人问起老和尚,这么大年纪了,红薯皮好苦,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说:“这是粮食啊!要惜福,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 惜福,
  • 0
    吃梨的感悟 很多大道理,讲起来会让人厌烦,但通过生活中的故事,自己感悟出来的道理,就会很深刻了。 有个人买了一箱梨,天气热怕梨坏了可惜,每天挑几个最差的吃掉,最后却吃了一箱烂梨。 总结一下,作幅对联: 上联:放着好的吃烂的 下联:吃了烂的烂好的 横批:永远吃烂的 感悟: 人生亦如吃梨,因为在意每天不开心的事,一辈子都得糟心下去。 把糟心的事放下扔掉,每天阳光一点,你就灿烂一辈子! 珍惜当下,积极快乐!时刻留意
  • 0
    无论和谁发脾气,最终伤害的都是自己! 从小到大,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拥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都会有克制不住自己脾气的时候。 但发脾气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倒可能让事情弄的无法收拾。发脾气也并不能达到任何目的,最后灼伤的只有我们自己的那颗心。 我们之所以发脾气,是因为心中有着太多的期望,太多的贪念,以至于总是对“事”不满,对“人”不满,于是心中郁结成一股气,为了能够释放这股气,就产生了对别人发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