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吧
关注: 4,075 贴子: 20,359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纯正完美的解脱道。

  • 目录:
  • 佛教
  • 2
    念诵释迦佛的名号有何功德利益?
    心灭 11:35
  • 0
    我们可以简单思考一下,看看这是否属实。看看那些在街上痛苦呻吟的人,他们的腿断了,血流遍全身,医生把他们送进医院,他们痛苦地哀嚎。 我们看到了,知道了,却无动于衷,丝毫没有感到痛苦或困扰。我们看着他们,并没有感到痛苦。 但如果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孙子、丈夫、妻子、父亲或母亲,我们的手脚就会开始颤抖,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疼痛本身就是痛苦,那么别人受这样的伤害,我们也应该感到痛苦。可为什么别人受伤时我们不痛
    优婆塞 9-26
  • 1
    要用电脑版下载,本次包括所有版本的三藏,包括北大版等,资料详尽,还有很多新的书籍内容,尽快下载,以免被抽,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提出
    crossggee 2-13
  • 1
    当我们积累罪业时,内心就成为了罪业的容器,内心是罪业的接受者,心灵因罪业的力量而逐渐变得忧愁和混沌。 我们可以简单地思考一下:当我们只是想着要去做恶或做坏事时,内心已经开始变得忧愁了,心情已经开始不安了,开始有了恐惧,怕被别人看到,怕被别人知道。 你看,当我们去做坏事时,心里就不安了。做完后,每次想起那个罪恶,心里仍然会忧愁、烦乱、不安,这些感觉会一直积累下去。 这就像衣服一样,我们不断增加污垢,直到
  • 37
    巴利原版也有很多错误, , 主要是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错乱,还好字是摆在那里的。后悔以前发现的没有记录下来,应该记录下来的。 , 句子的格式对齐很重要,首先是可以快速阅读,其次是可以通过前句后句或前段后段的对比,可以快速锁定错误之处,太爽了。 , 那个元享版有一处,译得一塌糊涂之处,一,应该有限于字典的原因,二,这就是原版的标点错乱所至,,元享版这个“呆”真是够力,译好了,还要按错的标点位置再来一道。 , 春
    弃尸林 9-6
  • 27
    修练观呼吸的本质就是修练动中观。 , 修练释迦之法,只有两个目标,也就是两个终点:明~(内向的“视觉”) 和 解脱~(内在的爱恨情仇等世间和概念的跟随和执取的停止)
  • 0
    如果这个心灵得到了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那么没有什么比心灵更有价值和崇高的了。 但如果任其随波逐流,没有什么比心灵更糟糕了。 这是因为心灵本质上是中性的,可以被引导向善或恶的方向。 既然如此,作为追求幸福和繁荣的人,我们怎么能让恶势力占据这颗本来就要变得崇高的心灵,使其变得暗淡呢?除了不断地努力将它从烦恼和污秽中拉出别无他法。这是所有追求幸福和繁荣的人的唯一选择。 ——Luangta Phra Maha Bua Yanasampanno,Wat Pa Ban Tat “
    优婆塞 8-23
  • 0
    师父喜欢学习,因为师父喜欢听佛法,尤其是有优秀的法师来讲法时,师父总是愿意去聆听。部分原因是为了增长知识,另一部分是为了鼓励讲法的老师。无论我们如何学习佛法,总是学不完的,而当我们理解得更多时,我们就会更能区分善恶。师父是农民,能有这样的知识是很幸运的。每天讲佛法,听法也算是在支持佛教,让讲法的老师能够继续弘扬佛陀的教法。师父总是关注哪里有讲法,并尽量去聆听,特别是关于阿毗达摩的讲座。 比如大众跟
    优婆塞 8-23
  • 6
    佛教,只能是释迦之法,只能由释迦祖师来定义,只能基于释迦的遗言来定义,只能由比较可靠的五部中的释迦的亲身言辞来定义。 , 绝不能由所谓的僧团来定义,僧团只是释迦之法,释迦言辞的追随者和实践者。 , 若由僧团来定义,后果严重, 若由上座部僧团定义,到现在为止,60-70%还算靠谱,但已经有人企图用自己或是某些“其他的人”的言辞来“顶替、篡改、湮灭”释迦的言辞了,已然把僧团当成了自已的或是小团体的私产私地了。 若由大
    弃尸林 8-23
  • 1
    打坐,就是练坐桩! 打坐不一定是修观,修观不一定要坐桩,但坐着修观,应该更易观得专一入定,更易长久,应是动中观的根基。 , 打坐,就涉及到禅和定,两者一体两面,释迦的禅和定只基于内观, 定,即神足力,,有三种神足力,全定向取于观这种行,就是观的神足,即观的止一,即观的完全彻底无间漏,即明的彻,明彻。 禅本意是舍,不了解的大量的经中的正定有涉。 止一,或是定,就会有舍,直至舍无所有,直至一切皆取为只有观,只
    弃尸林 8-10
  • 0
    一、关于人 人,依照其本性而言,是能够依照自己的意愿与外在世界发生互动的生灵。人的生命因而先天具有能动的延展性,也因此获得了通过修行(Bhāvanā)超越既有境况的能力与权柄。 二、关于人的既有境况 人的境况是苦难的(Duḥkha)。这份苦难缘自超越既有境况的能力与既有境况的束缚之间的矛盾,亦即,人的延展性遭到了或有相或无相的诸种抑制,进而导致了肉身与心智上遭受的各种苦痛。 三、关于人苦难境况的根源 传统佛学强调,一
  • 69
    到哪里去寻找善知识,家在东北吉林长春,随时可以换地方
    弃尸林 7-24
  • 25
    打坐,不管是不是修观,能把时间稳定在2个小时,就是一个根基和本钱。 修观,要实现某种穿透,透了,就能确定,就能了解。 没透,越看那些东西就越疑惑。 删贴太厉害了,就忍问这么多。
    弃尸林 7-23
  • 5
    指向性,指向观,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连串的结果,引人胜,令人信心倍增,马上就想支修观了。 有一次说法,说了一大堆异道,说了他们的现象,说了他们的成因,然后在每一个对异道的解析后,都是两句话,从句引向修观的话。对于实践者来说此经没什么肉,对一些异道,却能让其对照,以引入修观。 有很多次说法,一说到色(物质)的四种态,一说到身心五种维度的世间,一说到世间的五种状态,一说到支持身心存在的
    弃尸林 7-22
  • 15
    什么是原始佛教? 有的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时期”。 这真是书呆子的言辞之辈,对修行一点意义都没有。 原始佛教,只以祖师为师,追寻祖师有原意,这就是依法不依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实在的利益。
    弃尸林 7-15
  • 10
        请出家师你或居大德回答我的请教:     第一、在佛陀的原始佛教时代,是不是没有供像,没有烧香这一修法?而佛教
    楚郁风 7-15
  • 2
    有人问佛陀:“通过修行,你得到了什么?” 佛陀说:“我什么都没有得到。” 那人又问,“你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你还修什么呢?” 佛陀微笑着说:“我不知道我得到了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通过修行,我失去了愤怒,我失去了忧虑,我失去了悲观和沮丧、焦虑,我失去了自私自利的贪嗔痴三毒,我失去了凡夫俗子一介的无名习气,我也失去了对死亡的恐惧。”
    楚郁风 7-15
  • 4
    ~尊者 雷瓦达(Ven. Revata)~ 问: 尊者有提到:在佛陀的时代,有许多他的大弟子或其他弟子都迅速证得道与果。然而,证得佛果是很好的。请问:佛陀为什么没有鼓励他们证得佛果? 答:佛陀在四个不可数与十万大劫以前受燃灯佛授记。在当时,他是善慧(Sumedha,苏弥陀)隐士。在受到授记后,他自己知道他是菩萨了。这是菩萨的本质:他们不需要任何人引导他们,如何圆满他们的巴拉密。他们自己很清楚。在接受到授记后,菩萨省察圆满巴拉密
    楚郁风 7-15
  • 33
    能否白话文通俗解释一下?
    楚郁风 7-15
  • 16
    为什么一直心里想去出家,甚至于很想像佛陀一样去持钵乞讨,抛下世间的一切,维护正法,。而且好强烈的心,我之所以感到不知道怎么开始,找不到门一样,如果有,我愿意为正法奉献一切,
    弃尸林 7-14
  • 17
    相应部的诸天,梵天等的说法方式证明了“现在的阿毗”肯定是人写的。 现在的阿毗通篇看不到“在观境中的指向”,只看到通篇的知识逻辑,,天众智慧感通,看着心境交流,一指便了知所指,,这种长篇大论和庞大逻辑体系,只可能是人的境界。 , 更重要的是前面提及的,没有感受到在观的境界的指向,而只感受到知识逻辑的构造。 经云“拆解而不构造”,阿毗在这里也违反了经的教导。 ,, 正因为“旁观着”而见到过,所以能对法产生确信
  • 9
    为什么叫“如来”,为什么叫“如去”,为什么叫“如如”,为什么叫“如实”? , 因为“概念”,就是“无明”,就是“阴障”,就是“蒙蔽”,就是“释迦”所说的“无记”! , 在这里,只有“照见”,只是照见“如所从来”,只是照见“如所而去”,只是照见“如此如此”,只是如实而照见。 , 照见运作的“分解”,照见运作的“拆解”, 照见世间的“分解化”的在运作,照见爱恨情仇的“拆解化”的在运作,照见“第一因”这个“概念
    弃尸林 6-23
  • 0
    今天看到一个甲骨文的“德”字解,! , “德”字的甲骨文的意思竟然是“内在的视觉”,! , 看来,史前的那个冰河时期的社会,要比现代的社会要“通透”!
    弃尸林 6-23
  • 22
    一直在修学杂阿含,苦于修大乘的人太多,找不到一起修学阿含的同修,今天无意中找到了这个贴吧,可是人气太冷清啦。吧主啊,你要整顿一下人气啊。
    弃尸林 6-16
  • 5
    南传佛教具体轮回方式是什么?是否接受北传佛教的六道轮回?
  • 19
    如标签 于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于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学‘我觉遍身入息’, 学‘我觉遍身出息’ 什么意思?作什么用的?
    弃尸林 6-10
  • 15
    谁来说一下,为什么只有在看呼吸时才有“潜意识暗示”的相关方法?
    弃尸林 6-4
  • 22
    善观者,寻受而观, 观呼吸,即观呼吸时全身的各处各种之受, 行,易受心干扰, 受,不易受心干扰。易成旁观者。
    弃尸林 5-26
  • 5
    祖师!祖师!谁是原始佛教的祖师? 祖师,依文解字,就是所有老师的老师。 于此,就是法镜道所指的“佛”,配得上这个的只有那个在世间六道掀起了“风暴”的“王子”。
  • 43
    说理服人和阐述一个过程,感觉是两回事。 实在是受不了与人说理, 一听到说理,就不想浸入其中,就想直接跳出划走。 这种事,对世俗,本来就毫无价值,还要发明一大套逻辑和价值的体系,觉得实在是在用屎塑塔,所以实在是受了。 倒是如果有人说的是修观的事,,如果能感受到他的视野,我倒是有兴趣,与他分享交流一下经验。 这样,对我有利,对人也应该有利,有利,才有价值。
    弃尸林 5-3
  • 21
    慈为铠甲,观为利刃 如上所说,可以试试
  • 30
    各位贤友,看巴利本感觉很难啃啊,就像大念处经,很多词汇都不能理解,请教一下你们都是怎么去理解佛陀所说的这些法呢?或者是直接禅修 时间长了就能理解了呢?
  • 32
    觉得哪有什么“放下”,全是在导向言辞的异化罢了! 相应部,说的全是观和对所观处的不取厌弃。 所谓的“放下”,基本上就是一种心行, 祖师的不取厌弃是为观作辅助的,只有观才能根除“行” 而那些作“放下”之行的人,基本上没有观,就是在以粪塑塔罢了。 正知,就是专一于觉知,就是定于觉知。
    弃尸林 4-8
  • 2
    [图片]谢谢了!
  • 10
    《长部》读了刚看了一半,发现记载的细节只有合十,右绕三圈的礼节。没有什么跪拜磕头…… 想问这跪拜和磕头是谁发明的?
  • 5
    释迦之法,之所以不兴盛, 一些人说是缺僧才,但,那么多有阿罗汉,就一文盲,这些人都不是有才,那就不是僧了?十大弟子有些是奴隶出身,那也不是僧才了? 一些人说是为了名利和贪欲,但很多入了此门的人,初入时,哪个不是有一些幢景和对欲望的降服? 一些人说是邪解乱解, 就我看,一些大师, 一天到晚,就是在用释迦的言辞作为素材,构建智识网络, 一天到晚,就是在箸说立论,而不去改善巴利原本的译文。 释迦可是只说过以经和
    弃尸林 4-4
  • 14
    你能看出来我没入教 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 因为入教这个词是伊斯兰教专用 佛教说皈依 我有非常坚定的宗教信仰 虽然我学的是佛教的知识 但我对其他两大宗教没有任何排斥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佛教就会知道佛教的根本性内容就是佛和菩萨在教化人类如何做人 其他两大宗教也是如此 所以 三大宗教是全人类的财富 是超越人类文化的宇宙规律 佛教是唯物的 佛教内有许多超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特异功能或者说是法力 我说的是可重复出现的现象 而科学的首
    明法 3-26
  • 1
    由于渴爱新的, 而舍离旧的。 (或者渴爱旧的而舍离新的) 但渴爱从不来源于自由与解脱, 只是放恣去抓取, 犹如猕猴(上蹿下跳), 攀枝捉条, 放一取一。
  • 14
    我一开始念佛,随着理论和定力的逐步加深,真的看到了许多莲花。那天我在念关于普贤乘的东西时,头顶(肉眼看到的,两眼上方的地方)出现了巨大的粉色的莲花,眼睛的左右两侧下方也有明显的莲花痕迹。我认为这是好的,就继续修行。 昨天晚上继续学习,睡前观想,想到佛陀拈花时,花朵的美丽自在此处,就是本性,然而一切美丽都发源根处,根处来于空处,空即宇宙本质处,因此花朵要脱离苦,就要回到“不来”之处 我就观想我看到的,
    弃尸林 2-22
  • 0
    马上出发,有贤友可以去了
  • 3
    三净肉,意指没有看见、听说或怀疑为了自己而杀死的动物之肉类。《律藏》规定,佛教出家众乞食所得
    顽石 2-17
  • 3
    当我们观察心或身时,能知的心识可能会在禅定和内观之间来来回回地转换。 许多经典中,禅定和内观根据禅修的主旨不同而区分开来。比如,如果我们练习40次禅修,其中只有10次回忆念住,那么我们就是在修禅定;如果我们修四念处,觉知身、受、心、法,那么我们就是在修内观。如果觉知的目标是习俗的或相对现实的,那么我们就是修禅定,但如果目标是究竟实相的,那么我们就是在修内观。 实际上,有更进一步的细分,那就是区分禅定和内观
    crossggee 1-26
  • 6
    中国大乘和南传上座部很多地方记载有极大的差异,以下是一些观点的区别: 大乘佛经认为摩耶夫人往生了忉利天,上座部的佛经认为摩耶夫人往生了兜率天 大乘佛经认为过去劫、现在贤劫都有千佛出世,不多不少每个劫刚刚好1000个佛,连佛的名号都有。 上座部认为这个贤劫只有五个佛,而最后一个是弥勒,而有五个佛的劫是稀有的,有些劫就只有一两个佛出世。 大乘有很多极乐的佛净土,如极乐世界、琉璃光净土等等,而上座部认为极乐世界非
    弃尸林 1-1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贤友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