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里安吧
关注: 100,855 贴子: 3,358,251

闪击战之父装甲兵之魂

  • 目录:
  • 历史人物
  • 90
    最近有网友不断发帖讨论果脯在同时期世界的相对排位,所以特别发此贴做一些说明。 因为果脯本身就是个七拼八凑的大杂烩,不同部队战斗力有天然之别,不能给一个统一的评价,所以只能具体部队具体分析。
    李成梁 01:16
  • 37
    1.像150炮,105炮,75炮,迫击炮的制作,是否必须用专门的炮钢(用普通钢材不行吗?贴吧里很火的沪造克氏山炮不就是用的普通钢材吗?),还有炮弹,像150炮,105炮或者75炮的炮弹必须要用炮钢吗?二战中国可没有那么多炮钢啊,用普通钢材代替是否可以,就算是质量下降应该也可以接受。至于迫击炮炮弹,用普通钢材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2.还有一个特殊的火炮,那就是掷弹筒,这个武器就连在敌后的根据地兵工厂都能制作。这个武器无论是火炮
    李成梁 01:10
  • 30
    诸位吧友,在下有一个不成熟的问题,我查的资料说美国M1式75炮1927年就定型了,但不受重视,如果国府去引进全套技术和生产设备他能成功吗?
    李成梁 01:08
  • 392
    感觉知乎上面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 98
    根据up银霜音的资料视频,库尔斯克会战四号坦克的大部分战绩是在伏击和防守中取得的,因为其十分薄弱的装甲,德军对四号坦克的使用非常的谨慎,也就是说四号根本就不是拿来和敌方坦克对轰的,作为德军数量最多的坦克却无法和敌人对轰,只能束手束脚,战场的庞大消耗导致四号坦克产量供不应求,而豹式坦克又无法完全取代四号坦克的位置,那么中后期四号坦克他在战场上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 3
    射击时候,冲击力那么大,肯定是远远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如果这种材料拿去复装,它的力学性能完全无法预测,炸膛风险肯定要增加啊。 类比一下,安全帽、安全带受到一次冲击之后就要作报废处理。
    dlri4 00:10
  • 2
    都说索米质量好威力大,制造成本高,有谁知道当时卖多少美元啊?
    dlri4 00:22
  • 18
    先上结论:99.99%的人对军事科研和工业体系烧钱程度完全一点概念都没或者说对于一个被封锁的后发国家来说军事研发工业体系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这是需要一个国家长期坚定不移的决心,不计代价的投入。 军事工业有多烧钱只需要看一五计划投资:766亿折合七亿两黄金按银元算相当于七十亿银元!这个价格还是没有算上在朝鲜为整个阵营支付的血酬! 所以你们架空抗战前啥啥自产啥啥改进不仅毫无意义而且是浪费本来就很有限的财力!抗战前
    flagfw1 6-6
  • 8
    在1942年德军正式列装四号F2型坦克后,德军终于有了能力压盟军和苏联的中型坦克,四号本身的性能并不优秀,机动性和炮塔灵活度都不如盟军的谢尔曼和苏联的t34,在后期的改装中这个劣势更加明显。即使是后期型的四号g到J,正面车体装甲只有80毫米/10度,因为赶工制作和稀有金属缺乏导致装甲质量的下降,后期四号如J型的80毫米/10度装甲其实实际等效是不足80毫米的,而炮塔正面始终是50毫米,因为装甲质量的下降,在后期型号J上等效还会更差。
  • 11
    那么大量榴弹炮的意义何在?
  • 22
    豫中战役,郭军那么多人才700辆卡车,结果这700辆卡车竟然一大半都在运货做生意。。。 辽沈战役,廖耀湘兵团打下彰武后,也是急吼吼的去拉大米到沈阳卖。。。 郭军装备固然很差,但是拥兵自保、狼上狗不上、死道友不死贫道这种作风对郭军战斗力杀伤力一定也不比装备差的因素低,你们架空是不是先把军队指挥体制先管好再谈装备
  • 24
    铁轨宽度381mm,火车头重7-9吨,牵引能力28吨,英国、美国有产,大多时候用于观光、矿产、果园。修筑时间短,3个月可以修200公里。 必要时也用铸铁,马车牵引。
    dlri4 6-6
  • 57
    有网友竟然在自己的发言中认为6吋加能代替大口径和超大口径臼与迫击炮,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说法。
  • 8
    抗战期间铁路使用的是高锰钢,八路军既然能制造八一式马步枪和五五式步枪,为什么不仿制莫辛纳甘步枪(带刺刀全长 1738mm)?或者革新工艺,大批量制造五五式步枪(枪身全枪长 1390mm),毕竟以当时的子弹储备,拼刺的概率高于射击,为什么不挑一款枪长足够长(满足拼刺要求)且满足射击要求的枪,而是选择一款远短于加装有三零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加装全长 1660mm)的八一式步枪(刺刀展开全枪长 1510mm)?
  • 279
    理性讨论,请吧友们分享自己的看法 打分参考: 1.影响不大或是反而导致、加速己方失败 2.无济于事,改变不了结局 3.可以影响战争的走向 4.可以使己方占据极大优势 5.使己方占据压倒性优势,必胜无疑 也可以直接说影响
    Soren 6-6
  • 42
    假想一下两国交战,一方如何反制对面的无人机打击
  • 7
    捷克VZ98/22步枪,配上德国淡水鱼刺刀,骑兵炮兵等兵种用VZ24步枪,山炮使用博福斯1930式75山炮,野战炮使用斯柯达100毫米野战炮,高射炮使用厄利空20毫米炮,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直接来个博福斯全家桶产品吧。迫击炮用民20式82迫击炮,或者是进口法国1927/31式81迫击炮。
  • 18
    打造一个正版的德国步兵师炮兵部队需要多少银元?
  • 10
    巴列维其实真的没有亲美亲亲的啥也忘了 73年石油危机时 巴列维也是参与了对美国的制裁的 由此可以看出巴列维其实真的没有到舔狗的程度 要不然巴列维完蛋的时候美国也不会完全坐视不管 那些动不动就说巴列维亲美把国家……多少言过其实了 可能是伊朗现政府为了彰显自己伟光正夸大其词了 对不对?
  • 187
    按照姜克实考证出刘老庄连战斗的细节。 本子用63发山炮(步兵炮)炮弹,就让新四军刘老庄连(82人,约半个连的兵力)基本失能。然后白刃冲锋就全歼了刘老庄连82人,己方死亡一人。在第五发炮弹炸响后,执行白刃冲锋的中队(110人)的队长就带头冲锋。 其他国家在二战中有过如此秀的野战阵地攻击作战吗? ============================================================================= 实际上参加突击的部队仅仅为第九中队的110余名。按步炮协定,在支援炮火的第
  • 184
    二战前,30年代各国新锐150榴(开式炮架)实际上有三大类, 第一类是放列重4吨,射程11-12Km(通常身管倍径L22) 第二类是放列重5吨半,射程13-15Km(通常身管倍径L24) 第三类是放列重7吨,射程16-17.5Km(通常身管倍径L28),这类也可以称为加榴炮。 对于东亚国家和欧美国家的选择是不同的。 欧美国家不用说,直接选择性能第二类比较合适。 而东亚国家选择第一类更合适,因为重量轻,对于牵引车辆和道路要求都比较低,应急的时候,还可以拆成两
  • 11
    前半段使用弹道导弹的滑翔弹道,后半段自然减速至平稳低速入水,然后负载以鱼雷形式进行末端突防。 讲道理目前水下无人潜航器已经有类似无人机的特点了,那么末端以鱼雷进行打击只怕对现有盾舰系统效果更好,而且只是一个鱼雷的话,对方的拖曳声呐或反潜机其实也没有意义,因为不好拦截同时拦截了收益也不大
    dlri4 6-6
  • 215
    求科普,宋高宗杀岳飞的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哪位能给个真实权威的说法,谢谢指教
  • 30
    师属75炮兵营和105炮连都敢要?就保证每个师12门75榴能装备上就行,营团的82迫够数,训练跟上,觉得火力不足可以上一个120迫连加强,师级番号几百个,好高骛远要不到,105 155这些玩意还是军级 集团军级作为独立单位配属更好。
    李成梁 6-6
  • 39
    一个德国正版39年步兵师装备: (以二战初期的第一波步兵师为例)为典型的三角师。辖步兵3团,炮兵1团,侦察、反坦克、工兵、通信、卫生各1营,师补给纵列1个。 全师编制17734人,手枪4481、步枪12609、冲锋枪3、轻机枪378、重机枪138、20mm高炮12、37mm反坦克炮75、50mm轻迫击炮93、81mm重迫击炮54、75mm轻步兵炮20、150mm重步兵炮6、105mm轻榴弹炮36、150mm重榴弹炮12。
  • 108
    看西欧文艺复兴版希腊史,可以发现马其顿军队有明显的装备短板,那就是既无大规模弓弩兵,也无大规模弓骑兵,投掷武器只有标枪和投石索,射程比弓弩远远不及。 如果不能说奇葩,也可以说是奇特了。 而且马其顿军队的防护也不行,人着亚麻甲,盾牌也是挂着的小盾。 马其顿伙伴骑兵的防护也不行,起码没有马甲。 因此马其顿军队的箭防能力是非常差的。 所以对抗马其顿军队的最好方法是什么?不是正面会战。而是以骑兵为主力的袭扰,以
    短人 6-6
  • 13
    两款同是苏德两军师级火炮,不知哪款更加优秀
  • 15
    无人机与便宜的导弹给陆军带来了廉价化且难以集中打击的侦察力量,反装甲力量(包括空中坦克)和炮兵力量(而且由于巡飞弹飞的远,还属于质量较高的炮兵力量),大幅度提高了陆军的下限。于此同时虽然海军空军的打击与防御能力没有变,但因为陆军的下限提高了,能发挥作用的单位数量多了,导致大国在作战中要投入与之前相比更大规模的陆军力量(差不多与敌人的规模类似)与防空力量,且由于无人机等武器可以由国际民用市场获得,从
  • 239
    抗战时期,中国人口是日本4、5倍,所以中国吃伤亡能力也是日本4、5倍 根据苏德对比 新兵对老兵差不多也就这个数字 所以不用太过考虑日本的预备役对中国老农的经验优势 所以抗战要能扛住只需要算武器产量就可以了 ------------------------------------------------------------ 由于只有装备火炮的部队才具备进攻能力,因此只需要单独计算炮火产量即可推算 92式步兵炮产量是3000门,均年产375门,62.5个步兵联队 各种75野战炮产量3000门, 91式105榴1200门,均年产150
  • 7
    想求一份日制38式野炮的结构资料 尤其是火炮结构图纸,尤其是高低机的图纸 help!看了很多网站但是没发现,最近向找人复原1:6的模型,缺乏技术图纸,先提前感谢各位大大的帮助!
  • 19
    三代战机,单发中推或者双发小推轻战是一个被忽视的部分,因为80年代计划全部夭折,90年代开始服役,也型号较少,产量更少,价格虚高,所以最后就成了一个认知中缺失的部分。 本架空就是架空一个历史上全部三代轻战都服役的情况
  • 1
    看到晓攻提出的三代轻型战机,又想起之前提到过无数次的1978-1995年各种决策导致的缺陷: 1、研制歼-7III,耗费了3.6亿元研制费和十年时间; 2、研制歼-8II,80年代耗费了4.5亿国内研制费和2亿美元国外研制费,得到的还是浑身都是问题的缺陷平台; 3、研制歼-8III,90年代耗费了10亿多元研制费,最终失败; 4、研制轰-7,几上几下,拖的时间过长(80年代耽搁3年,90年代耽搁3-5年,进入21世纪又耽搁3、5年); 5、继续改进强-5,明明-没前途的平台却一直
  • 6
    地沟油什么的本身没问题,只要经过专用催化剂处理能够确保基本飞行安全,那么就可以在日常的民航场景中大量结余航空煤油,这也是除了氢能源以外的探索增强能源储备安全的路径吧。 其他的类似绿色甲烷用于航空燃料,绿色甲醇用于民用汽车和民用货轮都可以探索
  • 90
    42年春,德国顶住苏冬季反攻后,何去何从?历史证明,德三选择了最差路径,就是和英美苏三个巨人死扛,那么最佳路径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与东边讲和,压服土耳其西班牙,借道南下,一年内横扫直布罗陀苏伊士运河和中东,那么英美在欧亚大陆陆战无望,也就只能和德三坐下来谈世界新秩序了。
  • 6
    海军这几个著名的将领没一个活到了日本投降之后,要不是战亡,要不自尽,请问古贺峰一如果被俘之后会被绞刑吗?
  • 29
    两个协定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厂的改扩建和总体及设备设计单位的创建、各种技术资料的引进。两个协定只能是现成的引进,尤其是第二个协定的国内实施,用了10-20年时间。
  • 176
    现在网络上很多文章以及发言,涉及到商朝都是一堆错误,本帖就是对于这些错误的一一更正。
  • 92
    37-39年 如果仅仅想和倭奴东亚大陆上陆地战争五五开,就需要捷克的钢产量和1.5-2倍倭奴陆军兵器,1-1.5倍航空兵器的产量。 如果想和倭奴在海陆全面开战五五开,就需要法鸡的钢产量,1.5-2倍的倭奴陆军兵器产量以及1-1.5倍倭奴的航兵器产量,最少相同的海军兵器产量。
  • 2
    最近很多网友的话题涉及到臼和迫,本人就在这里做个简单说明。 臼和迫的区别主要是看有没有后座装置,而不是看身管倍径和口径大小。 通常,没有后座装置的是迫,有后座装置的是臼。 这样看的话,600毫米的卡尔是臼,914毫米的小戴维是迫。 臼实际上仍旧是身管火炮中的一种,有完整的后座装置,只不过身管很短,倍径很小而已,但是和榴弹炮和加农炮的结构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20世纪的臼都是线膛,发射的也是榴/加一样的旋转稳定的合膛弹
  • 44
    1930年代,设计建造一级战巡,目标是压制敌方重巡,类似于美国的阿拉斯加级,同时船体可以作为设计同等吨位航母的基础。 1、标准排水量17500长吨; 2、4台35000马力主机,航速33.5节; 3、主炮双联装305毫米炮塔3座; 4、副炮一座三联装152炮位于X炮位,6座单装152炮位于两舷; 5、主装甲带、炮塔正面、提弹通道和司令塔装甲厚度均为200mm; 6、续航力与主流日本重巡相当。 总感觉当时的技术做不到,把装甲最厚处改为150mm后吨位够不够?
  • 55
    在传统史书中,李显李旦一个被描述为昏庸,一个被描述为怯懦,私德上更是被三郎Gm回忆录大肆抹黑,一个被说成绿帽王,一个被说成妹控。 实际上这二人和他爹稚奴一样,都是被大大低估的君主。
  • 6
    37炮 47炮 75炮 轻重机枪 应存尽存
    短人 6-6
  • 77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命脉。 在The Second World War中 这应该是盟军优势最大的领域 20世纪40年代,全世界85%的石油资源在英语联盟和俄语联盟手里。 就是因为有这种基础 英美才能维持数以千计的战舰和数之不尽的船队控制全世界任何一片海域,打垮了霓虹舰队,将轴心挑战海权的举动彻底碾碎。 苏联才能完成钢铁洪流的爆发,无边无际的坦克从斯大林格勒的废墟里一路碾压到nazi巢穴————柏林。 注:德国产量包含煤化油
  • 71
    我一直以为日本投降时工业几乎腰斩,没想到非但不是有些数据不降反增
    1554788 6-6
  • 11
    机翻:这是一份关于Pz.Kpfw.IV坦克在战斗中对抗敌方坦克的初步经验报告,日期是1942年6月16日。以下是该文件的主要内容: 1. 敌军于5日和6日在Gridino方向对31,3点发动了两次坦克攻击,分别使用了4辆T-34和2辆KW l。 2. 在5日的行动中,一辆Pz.Kpfw.IV坦克被派去进行安全检查。由于茂密的灌木丛,交战距离必须保持在200 - 500米之间。第一轮射击击中了一辆T-34的发动机室,导致其立即起火并退出战斗。另一辆T-34受到炮塔上的打击后也撤退,并且它的机枪没有造
    Oidhunter 6-6
  • 7
    搜集师团会战分的资料时发现不同战役/部队的会战分数字均有异同。如75mm山/野炮。这两张图一个写着1250,一个是2000。
    李成梁 6-6
  • 14
    航发研制也很奇怪,涡扇-5搞了十年,涡扇-6二十年,涡扇-8也搞了十年还多,涡扇-9搞了三十年。倒是涡喷成了狗熊掰下的苞米,从喷发-1、红旗-2、814、涡喷-9、涡喷-10、涡喷-12、涡喷-15,很多只有设计图,有些搞出试验机,有的只有零部件研制,难搞的涡扇一直投入研发,容易出成绩的涡喷却总是一路丢。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4

会员: 装甲精英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