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吧
关注: 50,502 贴子: 350,210

各求本性,致极良知,止于至善!

  • 目录:
  • 历史人物
  • 17
    记得陆澄问先生,他静时感觉很好,一遇事便心思杂乱,先生告诉他要做克己的功夫。 可是如果处在与某事的矛盾中,一味克己岂不是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逍遥逐光 16:35
  • 439
    孔门嫡传、心学正统的用功要领,我已掌握。 这并非自夸,验证于千经万典,无不吻合。 我虽于道体一无所得,但指南针在手,方向不会错,所以异端邪说可一勘尽破。 若有志于圣人之学,我必不吝啬助你得此功夫头脑,共明此学。若无志于学,则言之无益。 阳明先生言,志立得时千事万事,只是一事。究竟是何事?
    苏复礼 11:47
  • 10
    我不想上班,然后就辞职,是不是致良知 现实中每天硬着头皮上班是错误的吗
  • 112
    前提:我已经了解了知行合一的本质并且正在实践。并且恰巧学过西哲(目前到康德),也提出了方法论来解决人生遇到的大部分问题。不要和我说致良知我目前还在怀疑阶段。 我先提出几个问题: 1.知行合一的本质?它能有啥用? 2.自律和知行合一的区别? 3.要如何实践呢?具体的方法或者步骤是啥?
  • 21
    我是一个00年的男生,去年开始上班,每天下班后回家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熬夜,困了眼睛累了,也躺在床上刷一些短视频,基本过了12点才睡觉,晚上快睡觉时经常感到精神空虚。也没有任何兴趣爱好,想培养一些,发现自己根本坚持不到一个月,之前买了相机,弓箭,鱼竿,都是没玩几次就放着吃灰了,当时的热情很高,买了后就一点儿兴趣也没有。看书也是这样,偶尔想读一本书,买了后根本读不了几页。也有拖延症,吃饭睡觉上厕所去也会拖
  • 5
    我不想内耗,可就是忍不住去胡思乱想。求解吧
  • 37
    都说日本近代比较推崇王阳明心学,那怎么还会侵略其他国家?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吗?
  • 16
    我想往上爬,想让家人和自己生活过得好一点,也想致良知。但是又怕独善其身,并不能在如今的社会占据一席之地。请问我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巫吴heart 01:13
  • 11
    快乐是一种感受,让别人快乐是一门学问,让自己随时都保持快乐则是一项技能。 技能,就说明具有通用性,可复制性,有效性。 婴儿生来就是纯真,会哭、会笑、会撒娇、会咆哮,这是人人都与生俱来的技能。 抑郁、心里内耗是现今社会上困扰人们找到快乐的两座大山,当然你说美貌、没钱、名望,我也不会反对。 还有许许多多的其他的问题,我们以后有时间慢慢讨论。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快乐的基本要素,温热、松弛。 松弛和快乐的关系想来大
  • 1
    说点题外话,我认为,心学是阳明子的心学。我们要做的是不拘泥于物,不执着于文意,体会从古至今历代先贤的智慧,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心学!班长说过,我们要有自己的心学。睁眼看世界吧,圣人是包育万物的。吾心之发,这宇宙间的生灵都能各顺其性,吾心之动,自然界的一切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是否定的否定?什么是凡是对立的都有其统一性?什么是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格物致知,什么是执中无权犹执一?执一就是辩证唯物,因为
    弗迷 6-23
  • 6
    想看很久了 版本太多分不清楚
  • 1
    人与人之间所有的关系都是自己的感受,比如恋爱中的甲对乙说我爱你,其实这份爱只有甲自己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再比如对一个人真诚,那么你这份真诚的心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到,但是很多人不敢付出爱不敢付出真诚是因为怕自己付出了以后别人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复,其实别人回复不回复无所谓,当你付出爱和真诚时你自己已经收获到自己的爱和真诚的感受了。但是你期待别人用同样的方式回复你那么就是你的欲望把自己与真诚和爱隔开了,欲望
  • 27
    减肥瘦身是现在社会一个比较受人关注的区域,今天来说一下这个话题。 其实想要瘦就是消耗大于给养就可以了。 我个人而言比较推荐辟谷法。 七天、十四天都可以,不需要时间很长。 辟谷最大的难题就是前三四天如何控制自己不吃东西,克制饥饿带来的强烈的进食感。 粗略的说,想吃东西分为饥饿和嘴馋两种。 下面我们逐一的说下。不谈科学知识,只说如何应对这两中感受。 嘴馋 馋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就是纯粹的吃了还想吃,就是吃不够。 所
    jiguanpeng 6-21
  • 3
    学心学的人都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类似佛家禅定的误区殊不知 这已经是为物所累了这个世界是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大到宇宙小到意识 意识囊括宇宙莫不如是违背这一真理学习心学的人终会陷入枯木死寂之中
    wwwwo0ok 6-21
  • 6
    不知道会不会被删帖,但我还是想要说能帮助有缘人。本人最近的感悟,也可以互相交流。本人年轻,之前有sy的陋习刚开始没什么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才发现我不是好se是上瘾了。先说修行方面的影响,过多的上瘾会让气很紊乱不管是打坐冥想还是日常思考都会思绪乱飞不够专注,这样也很难入门心学,心学的第一步就是要静坐让气稳定下来。但是sy会让你适得其反甚至拖后腿。经过我的觉察发现其实sy上瘾其实就是一个很小的念头导致的,本来的你
    wwwwo0ok 6-19
  • 10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虚无主义吗?没想明白。
    tiger8421 6-19
  • 3
    像我这种人连皮毛都参不透,只想借着心学让自己不那么沉重罢了,其余我什么也做不到。救不了别人,也救不了自己。
    wwwwo0ok 6-19
  • 18
    最近两周我在王阳明吧和哲学吧也发了不少帖子,领悟到心即理深层次的人少之又少。好多人都是不讲逻辑,在自己精神世界关上一道大门,同时我也需要反思,自认为顿悟了就骄傲自得,还把事上磨的心境丢了,在这大谈哲学。我也感觉到孤独,哲学这条路上真正懂我的只有我自己。 同时也希望吧里的各位反省自问是不是只懂阳明心学的理论,却从未实践过。自认为懂就把别人的意见隔绝门外。把哲学当做一种内心的满足,自认为可以对别人指指
  • 7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不是究竟话头。知是心的本体,心即理,知就是天理。知行本是一体,齐头并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依据是知这个头脑(本体),否则就是逐物。知是行的头脑,才是知行合一的真实含义。
  • 0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抛掷石头有时,堆聚石头有时;怀抱有时,不怀抱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传道书 3:1-8 和合本)
  • 0
    这里就不放文件了,省了不必要的麻烦。百度搜就有文件。是浙江大学钱明早期写的一本书。其中包含了阳明早期成长经历以后来阳明去世后阳明学的发展历程。其中阳明去时候他弟子之间的分歧传承可以适当看一看,这对了解阳明心学也有一定帮助。其中王龙溪等传习录中人物都有后续描述。
  • 7
    过去很长时间了,最近有些空闲,所以回来与大家继续分享一些心学入门的东西。 理论上的东西说来说去就是那么回事,就那么几句话,还有疑惑可以翻看以前的帖子。 戒烟其实戒掉的不是吸烟,而是想吸烟的想,也就是烟瘾的瘾。 这点一定要弄清楚才行。 是因为我们的觉知放在了想吸烟或者烟瘾这个觉受上,所以才会有后续吸烟的结果,用因果论来说,想吸烟、烟瘾是因,吸烟的结果就是果。 我们要去除的是因,以往大家都戒不掉烟瘾,就是总
    jiguanpeng 6-15
  • 5
    我先说我的,阳明心学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意识到我的心是解释世界的画笔,所以当我亲自事上磨的时候我发现一开始心灵上的私欲让我放弃逐渐消失,有了我要立马去做这种想法,并且帮助我在去年躺平4个月后又鼓足勇气去找工作。帮助我的性格从内向自闭到开朗都是阳明心学的功劳。
  • 131
    过去的半年间,我从唯理论转到经验论,对知行合一怀疑了一次,又在实践中重新找回对知行合一的自信。 我从阳明心学出发,在现实中不断提出问题,哲学理论和现实的冲突推动我不断阅读,本身喜欢数学,所以推崇笛卡尔的唯理论,提出自己的哲学主义。但是我发现解决不了关于人性的问题,因为人是感性动物。我又回到古希腊哲学探究关于人性和道德,期间也是深入了解了斯多葛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在实践中还是没有解决人性和道德的问题
  • 10
    我看吧里有人说心学是很玄的东西用西方哲学解释阳明心学。我很概览老祖宗自成体系的学问何时用得着西方哲学来思考。首先,我个人体验来看学心学入门基础就是打坐 或者冥想。传习录里也说过,刚开始思虑不定,心猿意马。所以首先要静坐,让自己气定下来感受内心的宁静(《传习录》陆澄录25 )心不静,再怎么存天理去人欲都是创造了一个意识在意识上下工夫,舍本逐末而已。刚开始求静是为了气定神闲,但是一直求静就会有喜静厌动的毛
  • 4
    但不是以贬低、忽视对手为方法。 好难呀。
  • 363
  • 1
    欲也者,非必声色货利外诱也。有心之私,皆欲也
    弗迷 6-8
  • 5
    我们的目标:(在现实中)始终力行“克己穷理”工夫并一以贯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永远学问思辨、总结完善,直至吾心“去尽私欲,纯乎天理”,以掌握、遵循事物发展运动的客观规律(包括一般的和特殊的)与心理良知(包括人事人情伦理道德),从而“知性知天、止于至善”,最终实现正确的有终无咎的命运(“尽道以立正命”)。 目前群有64人,学院派和非学院派兼有,提问探讨都含一定的实践和思考,基本不闲聊。 我2020年始学理学,完整学
    弗迷 6-8
  • 20
    这个困扰了我很久 我还专门看了中庸 论语 就是找不到现代化的解释 该怎么理解 求帮助
  • 1
    因阳明心学版本很多,有不少同学求助推荐,以我个人角度来推荐以下两本,第一本是比较经典的传习录,文字校正乃至语句翻译都很好,第二本是通俗易懂,笔者对阳明心学有很深感悟,适合初学以及入门不得的人群阅读。 此外还推荐光明出版社的《传习录》,虽然本人还未看过,但是出版社的《了凡四训》编译特别好,我想不会让你失望。
  • 8
    阳明先生说良知不学而能,但是良知不应该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吗,要不然如果一个人出生后就远离社会,甚至融入野兽之中,那这样的人怎么会有人类的思维方式,恻隐羞恶之心,进而良知?
  • 2
    我们之所以觉得王阳明厉害是因为他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那么大家学习心学内心肯定是抱着相信的态度来的。 阳明心学大部分人和我之前一样从传习录看完就基本放弃了,因为看是过程中自己也实践了发现实面前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自然认为是自己修行不够,自然而然放弃了,觉得心学太难了,自己是普通人,还是算了。 所以我说怀疑是驱动你的第一步,我也是从自我怀疑开始的,转变了方向怀疑心学。然后不断的证明,再被怀疑,到如今才找
  • 0
  • 0
    很安静
    KN4017 6-4
  • 10
    各位道友,还是要特别强调注重先生提的“事上练”,咬文嚼字多说无益,需要我们去事上格物和体贴感悟。 建议以后在吧里多分享些生活中碰到的具体事,然后如何运用心学的力量将事情解决,自身又有何感。
  • 0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从政为官的基本品德标准,也是确保一方风清气正的前提和基础。廉洁自律,贵在廉洁,难在自律。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 坚持“慎”字当头,把慎初、慎微、慎独、慎友作为处事原则,做到廉洁自律。
  • 48
    今天读传习录 良知何事系多闻,妙合当时已种根。 好恶从之是圣学,将迎无处是乾元。 在虔州九川将告别先生,写下这首诗。 我所理解的大意,良知何须依赖多闻多见,人生来就有这个天之灵根。好恶从之就是圣人之学,将迎有个私己的心即无处是乾元。 阳明先生曰:若未来讲此学,不知说‘好恶从之’从个什么。 我看诗的意思甚好,好恶从之是圣学一句,足见九川已得功夫要领。但阳明先生一句点破,此诗实际藏有病痛。既然良知不用多闻多见
    呜呼呀 6-2
  • 1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外无物、心物一体,所有这些概念说得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心法,是道,用来指导人生的。 离开了修齐治平,把心外无物理解成“看不到就不存在”是外道。 如果粗略来理解,可以说心外无物的意思是失去了认知主体或者认知出现偏差,物就不能被认知或被正确认知,导致物也失确了本体。 知是心的本体,知是物的本体,心是物的本体,如果心被私欲阻断,心所见的就不是物的本体了,所以我说无心外
  • 9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13
    我深知世界上没有完全正确的哲学,阳明心学有没有错误之处?阳明心学有没有局限?
  • 10
    上次我刚删完帖,你紧跟我后面发这么几句话。现在跟其他人都没有关系,只有咱俩清清楚楚,所以希望你来解释下
    流墟 5-31
  • 11
    严嵩,字惟中,江西袁州府分宜县人,是列入《明史·奸臣传》里的人物。早在严嵩离开历史舞台不久,以他为主人公的故事和小说在民间各种流传,又被改编成戏文搬上戏台,老百姓听着故事看着戏曲,严嵩的奸臣形象从明朝中期开始便慢慢深入人心。 徐阶,字子升,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为官期间斗倒严嵩,提拔海瑞,为张居正铺路,史称“贤相”。人们称赞他为“明朝头号政治家”。 然而仔细考察二人的为人行事,尤其是他们之间争权夺利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7

会员: 同心

目录: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