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吧
关注: 87 贴子: 204

欢迎对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

  • 目录:
  • 个人贴吧
  • 10
    《自卑与超越》中,阿德勒对于偏头痛(migraine)的描述,我个人认为是将其描述为一直可以自由控制的病症,在某人想要解决一些社交问题的时候,当他们必须会见陌生人或是做新决定时,头痛便会发作。阿德勒对其的描述让我感觉好像偏头痛是可以控制的,只需要的时候就会发作,并把其当做“借口”继而回避问题。同样阿德勒也列举了如果偏头痛被治愈了,那么他们的目的也还是存在的,便会选择另一种病症,如失眠症。这点我不理解,为什么
    REBRN 5-12
  • 17
    看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两本书之后,五年抑郁不药而愈。
  • 4
    上述观点对很多人说来,都会有点质疑。人们会怀疑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体现在自己对他人做出的奉献中,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助上。有人也许会这样问:“对我自己,我又该做些什么?如果一味地考虑他人,为别人的利益做贡献,难道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让自己感到痛苦吗?一个人想要发展,是不是应该也为自己多着想一下?难道我们不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吗?”这样的质疑的提出,实际上是立足于一个错误的前提: 如果一个人把对他
  • 2
    最近在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吴红翻译的版本,但是感觉有些地方翻译不太准确,下一本打算看《灵魂与情感》,有无老哥推荐一下哪个出版社的书比较好?
    REBRN 12-24
  • 21
    1、我们看待生活的方式绝决定了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方式能反映我们看待生活的意义,而生活的意义是由我们自己赋予的,这可以论证《被讨厌的勇气》当中对于如何开待生活由我们自己选择的。因为生活的意义本质而言是对我们的意义,对于我们现在此时此刻如何生存下去的意义。 2、职业、社会与性的三大事实,与岸本一郎的工作、交友和爱的三大课题很像,但也不完全一样,这也说明了个体心理学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而并非一成不
  • 1
    《自卑与超越》一书中重点提到原声家庭 父母的种种行为会导致孩子大概率会朝哪方面发展 但是阿德勒提出的目的论我认为与之相悖 你做不好或者不想做是因为你不想 就导致一个问题到底是原声家庭的原因 还是因为不想做某件事而做不好
    Sudo 11-5
  • 2
    如题,看了一点,感觉有些差别,目前是把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和自卑与超越看了几遍
  • 5
    例如,家长监督孩子努力学习,认为考上好学校好公司就获得幸福。 那么,以阿德勒的思想来说,如果跟着家长的路走到最后(就是所谓的成功),对于孩子会有什么影响。 不能走到最后(不成功)又会有什么影响? 你说别干涉,他说那让孩子去打螺丝钉? 那这两条路会出现怎样的情况?比如在意别人评价,找借口逃避之类的? 没想通。
  • 2
    以前的我特痛苦,现在的我好幸福。感觉世界彻底变了,我自己的做事积极乐观负责了,我的感受也变幸福了,我的周围也感受到了我的价值,但即使他们感受不到也没任何关系。我的主观感受到的客观世界完全不同了。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永远幸福,欢迎能基本读得懂和认可的朋友交流进步。主旨看不懂或不喜欢的朋友请绕道。我准备继续一郎先生和阿德勒医生的其他书,真的好幸福,痛苦无药而愈,哈哈
    REBRN 4-27
  • 0
    希望我能拥有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并坚持下去的勇气。我和各位一起奔跑在“现在”!
    芜湖a 4-19
  • 4
    阿德勒入门书单 《被讨厌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
  • 17
    阿德勒认为人生有三个主要课题:1.工作课题、2.交友课题、3.爱的课题,人只有真正平衡这三个课题才是真正完整的人生。我觉得这个观念有点不太实际,主要是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如果某个人他的人生活周围朋友比较少,而且他也没有去结婚养育后代,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似乎人生就是有缺陷不完美的。如果这样的话很多单身贵族人生都是不完美的,难道我选择喜欢少去交友,为自己而活,也不想谈恋爱结婚生子,就代表我的人生不完美没有办法
    皓769 10-25
  • 5
    为什么说 所有的成功都源于自卑????????????????????????
    REBRN 11-19
  • 4
    自卑心理学 的创始人 只是很难理解的是为什么说所有的成功 都源于自卑??????????????
    REBRN 11-19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自我追求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