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3纯粹理性批判,蓝公武的译本,怎么样?
-
2任何经验对象都要经过先天感性直观形式和先天知性形式的加工,那么我们的感觉也是经过知性加工的吗?还是感觉就仅仅是直观,或者仅仅是直观中的质料?我觉得:存在两种感觉,一种是经验的感觉,比如我眼前出现了持续一段时间的红色,这个红色带有时间的形式。持续时间为两秒的红色和持续时间为三秒的红色在时间上是不同的;一种是概念的感觉,例如红色这个概念,红色是一个概念,就像巴门尼德说的存在,永恒不变,不带有时间性。作
-
273看完纯批的客观演绎了,但是我读的很难受,我非常不认同康德的先天认识形式+后天经验来证明先天综合判断的暗示,但因为要考研我不得不看。 “先天形式”+“后天质料”并不能证明知识的必然性、普遍性。根据康德自己的物自体概念,那么刺激我们感官而形成的感官对象本身就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因为我们知道,康德指出过“物自体不可知”,也就是说我们根本就无法知道物自体是否恒产不变或变动不居,那么刺激我们感官所形成的经验对象又
-
1康德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揭示了一个最本质的问题,也就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极限 他说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并不等同 人类只能认识现象世界永远也无法通达本体世界 这是由于我们人类的本质决定的 我们的诸多感觉装置我们的身体所有的本质决定的 这不是有朝一日能够突破的 能够改变的 换句话说:康德限定知识 为信仰留下地盘 但是康德为了解决这种人类知识的局限性,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并没有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这个人
-
1
-
0历代哲学的批判 它们的眼光局限于某一个物体背后的本质 也就是从物自体的层面去探讨这些本质 使得这种分析缺乏了超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虽然最终推导出了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 并不等同 但是在更宏观极致的层面也就让不属于现象世界的自我意识丧失了创造力 也就永远无法把握终极真理 因为他们是根据意识创造这个经验世界所定立的物理法则因果定律,时间空间去理解整个现象世界 想要通过这种被创造的原则方法去通达本体世界 那肯定是徒劳
-
3请问经验自我怎么理解为内感官?
-
1康德的transcendental这个词,几位译者译为先验,牟宗三先生译为超绝,笔者在大陆,没有读过先生的译本;笔者译为超凡;本文讨论,究竟哪个正确。 直译还是意译: 先看一句英文:He is a good singer. 直译:他是一个好的歌者。 意译:他唱歌唱的好。或他的歌唱的好。 直译大家也能懂,但是很怪,很别扭,甚至会很痛苦。如果一本译著,充满了直译,那么,读者将会很痛苦。一遍读下来,都想上吊跳楼,不用说书读百遍了。 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
-
5证据: 1、牛津双解字典,应取:not clear to ordinary minds. 2、《化身博士》里也有 《化身博士》(Strange Case of Dr Jekyll and Mr Hyde),是19世纪英国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创作的一部小说,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Dr Jekyll发明了两种药水,一种喝下后,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人Mr Hyde,另一种喝下,可以变回来。下面一段,是变回来之前,Mr Hyde发表的演说,里面用到了transcendental这个词,根据上下文,应译为超凡。 “It is well,” replied my visitor. “Lanyon, you reme
-
0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中,“先天综合判断,为什么是可能的”这一命题,至关重要。但是,可能翻译错了。a priori这个词,似乎应译为:天生的。这样,先天综合判断,就应译为:天生综合判断。 天这个字,在中文中,与道、神、上帝等有关。而“先天”与“天生”,在中文中的意义,有重复部分,这里用天生更清楚些。 证据:康德《纯粹理性鉴定2》(旧译批判): Knowledge of this kind is called a priori, in contradistinction to empirical knowledge, which has
-
60
-
0在哲学中形式具有什么含义 康德理解的形式是什么样的
-
0
-
1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似乎涉及到美学,那么阅读这本书是否需要美学方面的前置知识
-
15就是康德纯批中的
-
1我是最近开始看的蓝公武译本《纯粹理性批判》 这先验原理论序言部分讲到纯粹直观,我看过有拿苹果跟球状物的举例,说球状物是纯粹直观,我们在有对球状物存在纯粹直观认识的条件下,才能对球产生经验直观。 因为一个纯粹直观在我们心中,然后我们才把它们感知为球状物。故我个人看来这类纯粹直观是带有先验性的,这类概念跟纯粹理性而言是否有类同之处呢,还是说是为了表述问题,在别的地方也可以将这类概念称为纯粹理性。
-
8高中生 有大佬能帮一下我嘛 有些读不懂 自己读感觉又太费时间了
-
4康德在第一版的主观演绎中揭示了我们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系统全面的论证了知识的综合是依赖于我们的先验范畴的,但是经验的对象也是需要综合的,而康德的感性只能提供杂多表象,本身并不能进行综合。要感觉康德在第二版客观演绎里话锋一转,提到先验统觉,就是知性范畴进行的综合,但是先验统觉不是知识经验的对象,求问康德是如何解决经验的对象的问题的
-
0如题
-
7很有可能是受了死神来了这部电影的影响,看了康德讲物自体之后我一直在恐惧这种脱离因果律和感性的物,对我来讲物自体的恐怖之处就在于它脱离因果,意味着我们不可能通过多留意身边潜在的危险什么的来防范,这一点是肯定的,毕竟它甚至在人类感性之外 所以我现在感觉无时无刻不处在死亡的威胁下,人类是有限的,也在于我们没有绝对能够自保的力量 未知的东西是恐怖的,更何况绝对不可知的东西 有无大佬能帮我从理论上解脱这种恐惧啊
-
51康德说,“显象是通过必然因果思维方式确立的,而物自体是通过自由因果确立的。”因为先验的东西是自由因的造物,在此基础上外化而显象的东西才是经验性的对象,故所有经验性的东西都是基于物自体,并且它们是在同一个主体抑或人里面确立的。物自体表达式:自由因果=自由因+被造物(必然因果和显象的原因)。
-
0为了正义而正义,为什么是一种后果主义的推论,他们说这是一种假言,动机已经变了,为什么变了呢
-
5哲学研0,导师后天开组会,让整理阅读的问题,这几天一直在兼职,问什么问题能蒙混过去呢 导师最近让读王德峰的《哲学导论》,邓晓芒的《康德哲学讲演录
-
43物自体不可知,但是既然这句话是对的,不久表明他正确认识了世界吗
-
7楼主反复地分析康德四个二律背反,最终认为,其不构成被反,因为,在现象世界中,四个正题都成立,而反题的证明都有逻辑漏洞。写成五万余字的材料,却没有人愿意看。只好放在贴吧上,有兴趣的吧友请指正。
-
4康德的知识论划分了知识的范围,从此不必讨论上帝是否存在这样的问题。 那么数学的逻辑,是属于超验领域吗?是不是说明数学应该会产生一次革命,将那些不符合客观经验的数学都砍掉?
-
2既然先验是规定先天的,那么范畴为何是先天的。 先验一定是无需解释的吗?具体内容是否可知。
-
7自觉认知浅薄,妄想提升认知和能力,有更宽大的视野认识世界和他人,也是自己一直内存心中的欲望。对精神分析略有耳闻,但知识库储备量也只是纸上谈兵。如何可以入门以及如何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
2
-
95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康德的思维方式本质上还是偏重于分析,无论是直观形式/时空,先验范畴与自我意识的同一性/统觉莫种意义上都是在提取认识能力恒常的本质……
-
0知性……谁有?
-
1在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精神的近代哲学陷入困境时,康德批判继承了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扭转了哲学的方向——理性、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形而上学问题。随着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逐步深入,哲学家们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科学知识的来源、确定性和范围等认识论问题,且并为其解释而分成了两大派:英国经验论和大陆唯理论。经验论从实验科学出发,主张一切都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唯理论则从实验科学出发感觉经验
-
4
-
4
-
4
-
1他想搞毕达哥拉斯那种的? 另外经验的因果性没看到,有没有人解释。
-
2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 先验逻辑论第二篇,康德描述了范畴如何规定内感官。不过我不理解内感官究竟是什么?既然它是一种直观,它的主体是什么?它是什么意义上的自我,和先验统觉的自我有什么不一样?
-
5我学了很久的哲学,学的怎么样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我本人不想跟大多数人讲话,觉得他们程度比较低,我说的是讲一些真心话,不想跟大多数人去讲,他们也不懂,让他们懂的话要花很多很多的时间,懂了之后他们也对我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说不愿意跟他们讲话,我在这里来找一些对哲学有很多学习的人,这样一些人,没有大学里面那些哲学专业生那些引经据典复读机的方式,我找的这些人我需要他们读了很多哲学原著,要特别特别的好奇,对宇
-
2是不是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关于对先验理性论中,对于传统形而上学做了批判。认为以前的形而上学运用在现象界是不可能的。不能在经验世界中来探讨它,要把它放在物自体中对吧,而我们知道物自体是无法言说的。那么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题。其实就是康德的另一本著作实践理性批判索要阐明的问题吧!而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如何可能其实就是道德层面的对吧。而我们对自由意志,灵魂不朽,上帝存在这种问题只能通过信仰而不能
-
55本人初中生,就想问下,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哪个**!哪个厉害,厉害在哪?
-
3质料是什么?感觉在纯粹理性批判里没怎么看懂康德的定义,希望得到解答
-
2一般人认为,康德解决了休谟问题在于康德把因果概念赋予了范畴,从而把因果概念当做了组成时间序列的连续性的必要环节,因此否认了休谟对因果概念的消解。 我认为这康德进行的这一步是正确的,但是休谟问题不仅仅在于对因果概念的消解,更在于指出归纳推理的不可靠,而这一点是涉及到知识的内容的。我并不认为康德能通过树立形式规则而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范畴始终只能运用在感性杂多之上,通过知性得到的也只是一次次具体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