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丽吧
关注: 11 贴子: 32

  • 目录:
  • 其他
  • 0
    日本东丽 低翘曲 PBT 7151G-X01 比重轻 加玻纤 电子外壳 13415896289谢工 阻燃等级: HB 缺口冲击: 9.5 kJ/m² 热变形温度: 209 °C 加工方式: 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 30%玻纤 增强 符合规定: UL 材料特性: 低翘曲 • 低比重 材料用途: 汽车领域的应用
  • 0
    日本东丽 冲击改性 PBT 7164G-30 阻燃 耐热级 低翘曲 13415896289谢工 阻燃等级: V-2 • V-0 缺口冲击: 8.5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 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 冲击改性 30%玻纤 增强 卤素含锑阻燃 耐热级 符合规定: UL 材料特性: 低翘曲 材料用途: 汽车领域的应用 • 电子元器件 • 家电应用
  • 0
    日本东丽 耐化学性 PBT 1401X34 流动性高 耐电痕 电子元件 13415896289谢工 PBT的工艺特性 PBT具有明显的熔点,熔点为225~235℃,是结晶型材料,结晶度可达40%。PBT熔体的粘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如剪切应力那么大,因此,在注塑中,注射压力对PBT熔体流动性影响是明显。PBT在熔融状态下流动性好,粘度低,仅次于尼龙,在成型易发生“流延”现象。PBT成型制品各向异性。PBT在高温下遇水易降解。
  • 0
    日本东丽PA6 CM1001G-20 高流动性 20%玻纤 增强 13415896289谢工 阻燃等级: HB 缺口冲击: 6 kJ/m² 热变形温度: 215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20%玻纤 增强 符合规定:UL 材料特性:高流动性
  • 0
    日本东丽PBT 5101G-15 冲击改性 15%玻纤 增强 13652478534谢工 阻燃等级: HB 缺口冲击: 13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冲击改性 15%玻纤 增强 符合规定:UL 材料特性:高冲击 材料用途:汽车领域的应用
    伟才 8-31
  • 0
    日本东丽PBT 1201G-15 15%玻纤 增强 13652478534谢工 阻燃等级: HB 缺口冲击: 5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15%玻纤 增强 符合规定:UL 材料用途:汽车领域的应用 • 电子元器件 • 外壳
    伟才 8-31
  • 0
    日本东丽PBT 1184G-A30 N1 冲击改性 30%玻纤 增强 13415896289谢工 阻燃等级: V-0 缺口冲击: 9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冲击改性 30%玻纤 增强 卤素含锑阻燃 符合规定:RoHS • UL 材料特性:高韧性 • 高强度 • 高刚性 材料用途:汽车领域的应用 • 汽车连接器 • 办公室设备应用 • 线轴 • 电源插座 • 电子电器外壳 • 开关 • 电子电器应用 • 连接器 • 电器用具 • 工业电气 • 通讯设备 • 家居用品 • 电脑部件
  • 0
    日本东丽PBT 1184G-A15 卤素含锑阻燃 13415896289谢工 阻燃等级: V-0 缺口冲击: 5.5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冲击改性 15%玻纤 增强 卤素含锑阻燃 符合规定:UL 材料特性:高韧性 材料用途:电子元器件
  • 0
    日本东丽PBT 1101G-30 30%玻纤 增强 13652478534谢工 阻燃等级: HB 缺口冲击: 10 kJ/m² 热变形温度: 220 °C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30%玻纤 增强 符合规定:UL • UL-746C F1 材料用途:汽车领域的应用 • 电子元器件 • 电器用具 • 外壳
    伟才 8-30
  • 0
    日本东丽PBT 1100M PBT纯树脂 13652478534谢工 缺口冲击: 3.67 kJ/m² 符合规定:UL
    伟才 8-30
  • 0
    深圳东丽PPS A360M OA设备应用PPS 13652478534谢工 阻燃等级: V-0 比重: 1.89 g/cm³ 缺口冲击: 8.0 kJ/m² 加工方式:注射成型 材料属性:60%(玻纤+矿物) 增强 阻燃 符合规定:UL 材料特性:高流动性 材料用途:OA设备
    伟才 8-13
  • 1
    日本碳纤维产业处于领先地位,日本东丽、东邦、三菱溧阳等巨头基本垄断碳纤维技术。其中,东丽占据碳纤维市场的30%,扮演着重要角色。 19世纪末,碳纤维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托马斯·爱迪生和约瑟夫·斯旺发明了电灯,用燃烧木棉和竹子制成的碳纤维作为灯丝。然而,随着钨丝的出现,碳纤维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结果表明,聚丙烯腈原丝碳纤维的强度和模量远高于粘胶纤维。1959年,Kondo Akio为碳纤维的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后来,他将这项技术
  • 1
    吧主,你在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