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吧
关注: 2,122 贴子: 74,717

敬爱神仙缅怀大师

  • 目录:
  • 明星
  • 2
    翁偶虹  二十年前,李少春同志在天津以《两将军》、《击鼓骂曹》同台演出的时候,他也演了带《闹地府》的《水帘洞》是从当时唯一的杨(小楼)派武戏教师丁永利学的,继承了杨派猴戏的表演。但《闹地府》却非杨派所有,而是少春同志自己研究来的,他从小学戏,从小看戏,猴戏看的很多,像北昆郝振基先生的表演,上海郑法祥先生的表演,东北小九霄先生的表演,兼收并蓄,“阔幅裁衣,择布而割”。另外,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例如孙悟
    梨园居士 03:49
  • 1
    梅子姐姐平台 钮葆 【编者按】: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主编人员钮葆老师,语言文字专家兼戏曲研究者。多年来,他从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修订工作,十分辛苦繁忙,但对京剧艺术始终高度关注。每观看京剧演出后,常有感而发,形诸文字。其艺术批评,严肃坦诚,切中肯綮。该文批评了现在京剧演出中的一种极不严肃的现象。全文如下:
  • 1
    石英  我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流派中的某些名家唱腔中总能感觉到一种古意?另外有的流派中纵然是代表人物不论唱的是什么时代背景的戏,却较少能品到那种“古意”,而是另外一种“现代味”儿?  问题一提出,有明公可能立马会说:一定是那名家所处的年代离现在比较久远,而后来的还健在或是离现在较近,当然感受就不同了呗!  其实,我指的不仅仅是唱戏人所处的年代离现在远近,而是他作为演员的感觉远近的问题。
  • 1
    汪曾祺  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搞得很热闹,规模很大、很隆重,对戏曲发展,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民族文化传统,会有推动作用。但是,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果这么热闹一场就过去,可能削弱其现实作用。  
  • 2
    孔在齐  有鉴于京剧观众少而且欣赏水平不够,中国这些年来对推广京剧可说是不遗余力。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有许多节目,京剧占了颇大的比重,而且还有《跟我学》《名段欣赏》《打击乐器》(就是《锣鼓经》)等等许多有关节目。在《跟我学》中,常常由著名的演员教导学生如何唱和如何念,甚至还有教身段的,他们不厌其详地一遍一遍示范和传授,令人看了很高兴。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好节目,也不免有瑕疵,虽然可能没有人觉
  • 0
    少若  九月二十六日某报载砚斋先生(按即北京名作家刘雁声先生,不佞宿所景仰者也)《谈反串由叶盛兰说起》大作一篇,谓盛兰反串《翠屏山》石秀为非。  读后深服砚老针砭叶四之勤恳,求之当世畏首畏尾辈群起之际,实可为吾侪生色,亦足资伶人之南针也。惟谓石秀系反串,则所闻异乎是,且盛兰之《翠屏山》实不恶,于先生之志则敢不云是,于先生之辞则不敢缄默,愿厕后来之席,与先生一商榷之何如?先生肯垂宥之,是所至幸  按《翠
  • 1
    孔在齐  起霸不但是考验长靠武生功力的试金石,而且是树立剧中人物英勇形象的特定程序,因此在许多剧目中,长靠武生的第一场戏就是起霸,某些剧目中的武生甚至除了起霸之外就没有什么戏了。
  • 1
    寻找李少春 近日,国家京剧院青年演员汪晓熙的一段《虹霓关》唱段惊掉了广大观众朋友的下巴,她的这段唱已经不单单是“身体不适”、“嗓子不舒服”、“太紧张”等说辞能够搪塞过去的了,就连最基本的音准、节奏都谈不到,累死琴师也逮不住她的腔儿。
  • 0
    沈玉才 我和文治是中国京剧院的老战友,对他的琴艺非常欣赏。我们都是拉胡琴的,长着耳朵都听得出来,费文治同志拉出的琴音是那么水灵,说来还是不容易做到。胡琴是竹制的,发出的音色美不美都在于手的功夫。费文治手不大,可是拉出来的东西无论是琴的亮度、响度、柔韧度,还是骨力劲儿全好。特别是左手那个西皮:“5”音,透亮、丰满,比一般人更为突出。我佩服。可称他为“第一琴”。 那会儿,我们在台上拉琴,讲究的是拉唱、拉气
  • 2
    寻找李少春 你要颠覆一个GJ吗?最好的办法就是挑唆和支持他的臣民造反。对付叶盛兰的办法就是叫富连成科班的成员和叶氏家族的亲友反水背叛。
  • 1
    张肖伧 谭与马,皆京朝派须生名角,在今日且可称为梨园中之骄子。四大名旦之外,以谭、马与金少山、李少春诸伶为最红,兹谈谭富英与马连良。
  • 1
    苏少卿  戏味,也同菜肴果蔬一般,各有不同的滋味。生、旦、净、末、丑的味儿绝不雷同。现在专以老生戏来说,同属文戏其中就有种种不同。
  • 1
    刘乃崇   王瑶卿是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他在京剧旦角艺术的革新创造方面、在培养旦角演员方面都有异乎寻常的出色成绩,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京剧老生的演唱艺术的继承发展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1
    齐如山  演国剧最要紧是有准地方,什么叫作准地方呢?就是脚色上场一挑门帘,或行或立,或坐或卧,无论是么时间,都得要有一定的处所。从前戏界老脚恭维票友或外来之脚,必定是说他好,处处都有准地方。自己有时客气,也往往说一出戏没找着准地方。这句话言外就是说,与自己同场之脚站立的地方不对,闹的自己没有一定地方可站的意思。
  • 2
    原创 梨園雜志編 文/河豚君  每逢中秋,总会想到戏里面那些唱不完的“八月十五”,最熟悉的《武家坡》里“八月十五月光明”,《白蟒台》《南天门》里都有的“八月十五把寿拜”,《捉放曹》里的“八月十五桂花香”,《打龙袍》中“八月十五火焚冷宫庭”等等。这些戏本身的情节大都与中秋无关,似不能称之为应节戏,不过在现在的中秋晚会中,也都会拿出来唱上一唱。  京戏里面,中秋节可以“应景儿”的戏不多,昆曲中颇不乏“赏月咏
  • 3
    齐如山  戏界有所谓两抱着的戏,这个名词,据老辈戏界人云,已经有一百多年了,意思是某一个人这种脚可以扮演,他一种脚也可以扮演。兹大致分举如下,例如:
  • 2
    吕铭康 姜铁麟(1921—1984)祖籍北京通州。著名京剧武生,在武戏方面是位技能全面的演员,实力雄厚。是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吴素秋的丈夫。他的基本功扎实,无论是长靠、短打、箭衣、勾脸武戏,还是悟空戏,乃至关公戏,均能当行出色。此外,他还有一条好嗓音,这在武生行内是难得的。姜铁麟既是全能型的京剧演员,还是一位钢筋铁骨铁打的京剧武生,故有全能“铁人”京剧武生之美称。
  • 1
    吴小如  谭鑫培的儿子,不算给他老子争气,如果您现在听得老谭的戏片子,除掉《卖马》《洪羊洞》是梅雨田的胡琴,其余《探母坐宫》《捉放宿店》《黑水国》《托兆》《战太平》《杀家》《乌盆记》六张,都是乃子谭老二所操琴。
  • 2
    卢文勤  练武功是否会影响嗓子,对这个问题历来有很大争论,而且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也必须进行科学分析,而不能随便下一结论。
  • 1
    杜近芳  青海省西宁市豫剧团的几位青年演员要我谈谈《断桥》的表演,我感到很惭愧。我水平有限,也没演好。不过,因为我演得年头多了,可以讲讲我的体会。在有限的文字中,不可能详尽地谈我在《断桥》中的表演体会,这次只着重谈一谈我体会最深的东西。  
  • 1
    京剧道场 陆素娟的剧艺长处,除了学梅有根底,在场上还肯卖力,有自信心。与任何名伶大角同台,她绝不紧张。因此,她与杨小楼同台,也有一种分庭抗礼、雍容华贵的大角风度,真是了不起。
  • 1
    作者:文华先生 为什么说京剧是角儿的艺术、流派的艺术呢?不仅仅是因为角儿们唱得好,而是角儿们把每出戏的剧中人都演“活了”,所以京剧才产生了如此的艺术魅力,所以才产生了众多的票友及戏迷,也就是因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剧才得以流传二百多年。
  • 1
    京胡赏鉴 毛泽东不是戏曲家,也不是音乐家,却有着深厚的戏曲情缘。他把欣赏戏曲当作繁忙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和休憩方式。他凭兴趣购买收集的戏剧、曲艺、歌舞等唱片有1600多张、磁带400余盘。这些唱片和磁带反映了毛泽东的个人情趣、欣赏习惯和生活志趣,也体现了毛泽东对戏曲音乐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毛泽东钟情京剧,可谓票友。无论是居家还是外出,紧张工作之余,欣赏京剧总是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他熟悉京
  • 1
    徐城北 戏曲界本来“辈份观念”甚浓,可不知道什么缘故,近年常常数典忘祖,出现一些不应该出现的事情。比如优秀的青年京剧老生于魁智,他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在他成长的道路上,究竟哪些流派抚育他?在报纸上见到宜传他的文章.其中经常说他是“杨派”和“余派”的传人,有时把“杨派”放在前边,有时把“余派”放在前边。
  • 2
    陈定山  余叔岩,我前已说过,如果谭鑫培是伶界的孔子,则余叔岩便是孟子。但叔岩的家境太好,并不指靠唱戏生活,他在小余三胜时代,也不很红。改名叔岩,却在倒嗓时间,而唱得很红,但为时甚暂。等到嗓子复原,他却息影家园,优游于烟霞间,专与士大夫结交,而不以伶人自居。但他的发扬谭派,创造余派,却是在这一个时间。
  • 1
    京剧方舟   近日,上海京剧院发布一则讣告:著名文武老生、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章晓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8月31日晚7时20分,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过世,享年77岁。章晓申同志遗体告别会定于2024年9月6日(星期五)上午9时,在龙华殡仪馆“龙柏厅”举行。
  • 4
    李少春 ××同志:  你的长信我反复地读过了。  
  • 1
    寻找李少春 近日,在吉林市举办了“富连成杯”京剧大奖赛,富连成后人背书,倪茂才、张建国、赵葆秀、朱强、陈少云等站脚助威,至于比赛上演的水准如何,于京剧的传承能有多少增益,还请大家看完下面的视频,再做评论: 您别说,您还真别说,把朱强此次赴吉林的演出扔到众多参赛的票友之中,就显得非常的和谐,一点也看不出来朱强是专业演员,原来朱强此次荒腔走板是为了与活动整体风格相统一啊,如此看来,是我们错怪朱强了。
  • 1
    蓼蓼  四大名旦之配角须生,就眼前说,梅是奚啸伯,程是王少楼,荀是XXX,尚是王凤卿。
  • 2
    陈诏 一  听老年人说,解放前的北京旧式戏院里,有一批地地道道、名副其实的“ 老听众” 。这种人不是来看戏的,而是来听戏的。他们对演员的扮相、表情、服装、道具、以及布景、舞美等, 好象全不在乎。来到戏院一坐,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按板眼,打节拍,专心于声腔和音乐。听到好处,大声喝采;听不入耳, 竟至拂袖而去。    多么可敬可畏,“带着音乐耳朵” 的听众啊!演员在这些行家面前,仿佛接受一次严格的声学考试,还能不
  • 1
    华  在前些年有过一个相当时期,看戏的人(捧角的除外)是专为看某某名伶而去,但是现在则不同了,关于角色的瞻仰不仅限于某一个大梁,正是所谓班底也要相当硬整的,否则,就是大梁怎样强,也不会得到大众的同情。正如同,任你红花多么艳丽,没有绿叶相衬,红花的颜色也难久持的。
  • 1
    孔在齐  有鉴于京剧观众少而且欣赏水平不够,中国这些年来对推广京剧可说是不遗余力。打开电视,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频道有许多节目,京剧占了颇大的比重,而且还有《跟我学》《名段欣赏》《打击乐器》(就是《锣鼓经》)等等许多有关节目。在《跟我学》中,常常由著名的演员教导学生如何唱和如何念,甚至还有教身段的,他们不厌其详地一遍一遍示范和传授,令人看了很高兴。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好节目,也不免有瑕疵,虽然可能没有人觉
  • 1
    翁偶虹  《野猪林》的故事,最早演于昆曲的《宝剑记》和《灵宝刀》,京剧第一个排出《野猪林》的是李少春之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演于第二本《水泊梁山》中(第一本《水泊梁山》是《九纹龙》)。李桂春自饰林冲,赵如泉饰鲁智深。为了迎合观众看连台本戏的胃口,在野猪林一场出现野猪——鲁智深预藏林中,把一只卧睡的野猪误认为石,坐而小憩,惊醒野猪,趵起而扑,人兽相斗——虽是一场精彩的舞蹈,但却想入非非了。
  • 1
    何金海 寻找李少春 叶盛兰演戏不多,闹事不少 何金海(1957年12月发言) 建国以来,短短八年,无论在各方面都取得光辉的成就,京剧艺术也不例外,这是历代所没有过的。事实有目共睹,连帝国主义者也不能否认这些事实,这完全是dang的领导和友好国家的帮助和全国人民在dang的教育下发挥高度创造性积极性的劳动结果。过去我们艺人绝大多数是在沦陷区和国统区,曾有爱国之心未能发挥,过去无多贡献,而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当中,我们就应当发
  • 2
    凤芸  今日剧界负一时之盛名者,梅兰芳外,余叔岩其一矣,其演剧之如何精到,属其本身造诣之能力,姑置不论,而剧学之渊源,尤有足称者。  盖余师事老谭,又属陈德霖之快婿,谭、陈均剧界名宿,口讲指授,提命自殷,而余能融会以贯通之,斯足贵矣!端居暇日,提尘清言,拉杂记之,亦正足属承学之构模,梨园之掌故也。
  • 0
    京剧大家余叔岩的死因——买不到玻璃管:秋翁·秋翁笔谈《海报》1943年原创 秋翁 民国故纸堆 2024年08月24日 作者:秋翁《海报》1943年6月 余叔岩之死,海上各报亦纪载频繁,据余之亲戚李吻雪君(万象杂志社华北特约通讯)云:余之死因,在一玻璃管子,其说甚奇,为外间所不详知,兹将李君之通讯稿,摘录如下: ……余氏自从民国二十六年在,德医诊治膀胱瘤症起,身体早已如经霜的白草,虚弱不堪。当时虽然因为治疗得法,稍见好转,但是元
  • 2
    老乡  话说在故都北平,看戏是不叫做看戏而是叫做听戏的。北平虽然不是旧剧的发源地,可是照这一百几十年的兴隆情形看来,称之为京戏的发祥地,是足够当之绝无愧色的。在夏天,虽然名角儿歇夏的期限是有的,然而一般的戏院像开明、中和、华乐、广和这几家,还是经常地演唱着,并不完全休息。原因是北平人们的娱乐是无分冬夏的,总之只有旧剧才是顶高级的同时也是顶大众化的娱乐。在街头巷尾,哪怕是冷僻的胡同,忽地一声“昨夜晚
  • 4
    吴小如  十多年前到外省开学术讨论会,晚间休会,主办单位招待来宾看古装电影,我婉言辞谢。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我看节目有个原则:看戏曲不看时装戏,看电影电视剧不看古装片。”原因是:太“离谱儿”。  家里放着电视机,除新闻联播外,只要一看电视剧就不免别扭,尤其是看古装历史剧,我以为,看多了是有可能“损寿”的
  • 1
    忆村   周啸天字叱云,现年二十九岁,天津人。父名老九岁红,艺文武老生,曾供奉内廷,有名于当时。啸天幼承家学,学有根底,老伶工吴春山为之开蒙,嗣从朱天祥学老生,闻一知十,聪颖异常,在津首演,居然一鸣惊人。余叔岩与其同台,许为大器,时啸天仅八龄耳。继从张鑫樵(即老张德禄)游,艺益进。
  • 0
    刘曾复  一天,吴小如先生告知我,贯大元先生要教我一个老生枪下场。我赶快就去贯先生家中学这个下场。那天尹培玺先生也在家,贯先生见到我,立刻叫尹先生把金杆枪拿到院中,贯先生叫我一块出屋,到了院里,接过枪来,当时就教起来了。贯先生说,这是谭鑫培老先生《战太平》头场开打的下场。  我跟贯先生的《战太平》有缘。我最早对贯先生产生清楚深刻的印象,是我七岁时(1921)去三庆园听戏,看贯先生的《战太平》演出,白净面孔
  • 4
    早安京剧 二黄板起板落、西皮眼起板落,这是个大规律。 一般的唱腔设计都遵循这个大规矩。 前人设计唱腔为了表达剧情,也同时也为了踩准板眼,于是把一个字同音符拖长几拍唱。以满足赶在板(重拍)上转唱,即在板上开始新的旋律的大规矩。因此凡在眼上开始拖腔的,一般拖单数拍即拖三拍或五拍。
  • 1
    大郎  尝于广座间,遇一伎人,有人嬲之歌,则唱《法门寺》之刘公道,《七擒孟获》之诸葛武侯,愚笑曰:奈何戏之冷门也。
  • 1
    蠖公  余叔岩年甫四十,即息影菊坛,舞台生活为期甚短,黄金时代不过十年,享名以后所演多习见之戏,予素嗜余戏,遇有较为冷僻者恒往观焉。
  • 0
    (节选二) 朱家溍 再纠正一件大事的误传:过去戏曲史的研究者,一般认为昆腔在乾隆以后就没落了,以至对于乱弹完全成熟的时代估计过早,这个结论直接影响《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此书第186页有这样的话:“乾隆末年,昆剧在南方虽仍占优势,但在北方却不得不让位给后来兴起的其他声腔剧种。”第187页:“嘉庆末年,北京已无纯昆腔的戏班”。但据升平署档案载:同治二年至五年,由升平署批准成立在北京的戏班共有17个,其中有8个
  • 2
    汪曾祺   谭富英有时很“逗”,有意见不说,却用行动表示。他嫌谭小培给他的零花钱太少了,走到父亲跟前,摔了个硬抢背。谭小培明白,富英的意思是说:你给我的钱太少,我就摔你的儿子!五爷(谭小培行五,梨园行都称之为五爷)连忙说:“哎呀儿子!有话你说!有话说!别这样!”梨园行都说谭小培是个“有福之人”。谭鑫培活着时,他花老爷子的钱;老爷子死了,儿子富英唱红了,他把富英挣的钱全管起来,每月只给富英有数的零花
  • 1
    孔在齐  起霸不但是考验长靠武生功力的试金石,而且是树立剧中人物英勇形象的特定程序,因此在许多剧目中,长靠武生的第一场戏就是起霸,某些剧目中的武生甚至除了起霸之外就没有什么戏了。  例如马连良、谭富英、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等主演的京剧纪录片《群英会·借东风》,其中赵云一角由当时北京最好的武生孙毓堃(1905—1970)饰演,目的就是让观众欣赏他的起霸艺术。至于武生的重头戏如《挑滑车》《铁笼山》等,往往看一场起
  • 1
    朱家溍  位于龙头井的恭王府,是乾隆时权臣和珅建造的宅第,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获罪,宅第入官,赐庆亲王永璘传至第三代,奕劻照例降袭贝勒,另赐府第,此府赐恭亲王奕,从此称恭王府。1982年,恭王府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始修缮。花园内的戏台于1987年修葺一新,台上的绣花门帘台帐、挂灯等已制作齐备,最近举办了落成纪念演出。
  • 2
    欧阳中石 余叔岩先生和言先生都是宗谭的著名须生。在余先生嗓音不济时,言先生以“谭派首领”的头衔一执须生之牛耳;稍后,余先生嗓音好转,言先生嗓音渐衰。此时两人既彼此相重又互相引为砥砺;在艺术上既互相参酌,又彼此苛求。言先生贬余《战太平》里“为大将临阵时哪顾得残生”的唱法不是谭派;余先生也曾为言起绰号为“言五子”。“言五子”即:低网子、短胡子、薄靴子、洗鼻子(谭鑫培吸鼻烟,每上场扮戏前,先洗一洗鼻子,而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春迷

目录: 明星